政壇:小氣候:官員缺鈣委曲求全

現屆政府弱勢管治,不管坊間提出的施政建議多麼不切實際,甚或反智,主管相關政策範疇的問責官員和政策局只會照單全收,不會、也不敢斷然拒絕,必定擺出萬事可以研究的姿態,惟恐被批評傲慢為官,不聽民意,結果提高了外界不必要的期望,也大大加重部門工作量,明知所謂的建議不可行,也得裝模作樣研究一番才加以否定。只是有關建議被人胡亂炒作之後已發酵成勢,特區政府還不是照樣捱批,益了乘機抽水的政客和團體咬多啖,指摘官員輕視他們的「真知灼見」。

較早前鬧出收回軍事用地建屋風波之後,CY梁振英的「寸土必爭」拓展房屋土地大計,再次淪為噏得就噏的議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聯同建築學者和文化界人士組成「天橋底行動」,倡議利用天橋底空間興建臨時房屋、青年宿舍,或作文化表演和市集用途,更聲言天橋底臨屋居住環境「好過籠屋一百倍」,更可在短期內建成大批單位,改善劏房戶居住環境。

倡議善用天橋底土地,議題食正全民搵地的焦點,結合打着改善劏房戶居住環境的幌子,還有最高民望立法會議員嫻姐背書,等於站上道德高地,怪不得政客為官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聞言大打太極,形容天橋底建臨屋想法創新,隨即大腳傳中,把建議踢給負責土地拓展的發展局。所謂你精我唔笨,發展局秉持現屆政府的「開放」態度,推說未收到有關建議詳情,但會深入研究個別天橋底的具體用途。

其實,當局一向有利用天橋底土地供社區服務團體作辦事處等用途,「天橋底行動」倡議擴大為文化表演和市集用途,亦屬可考慮方向,如果供作興建臨屋和青年宿舍,恐怕涉及的問題,就不是所謂可以改善劏房戶居住環境那麼「美」。一旦在天橋底建臨屋,必須考慮居住生活配套問題,總不能在天橋底臨屋旁長期設置流動廁所和公用廚房,不但影響市容,而且有損公共衞生。基本的衞浴設施和舉炊用具必不可少,又要顧及居住面積,最終面世的天橋底臨屋或青年宿舍,實際居住面積隨時變成日本流行的太空艙酒店,到時,這些斗室還不是被譏為政府建劏房,變成兩邊不討好。更嚴重的問題是大多數天橋底空氣污染嚴重,充斥汽車廢氣,加上噪音問題,根本不宜於供作房屋土地用途,假如建成臨屋或青年宿舍,肯定成為環保和社區關注團體的追擊議題,單是要求當局改善「毒氣室」,已教米已成炊的相關部門束手無策。

問責官員缺鈣,沒有勇氣即時對不可行的議題說不,及時拆彈,日後嫻姐裏應外合,在立法會提出跟進質詢,把空議題炒作成真有其事,以嫻姐的強悍作風,噏得出更做得辣,恐怕官員到時就不是推說研究可以甩身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