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中緬關係趨惡幕後黑手
中緬關係再蒙陰影。近日,中緬合資的萊比塘銅礦發生抗議事件,抗議人群與當地警方發生衝突,造成數十人受傷。
萊比塘銅礦是亞洲最大濕法煉銅工程,是中緬礦業合作的大手筆。據悉,從十一月十九日開始,礦區附近就出現示威人群,堵住礦區工廠的前後門,嚴重干擾工廠的生產。緬甸警方為了驅趕示威人群,使用催淚瓦斯和高壓水槍,在這一過程中引發了火情,造成數十名示威者受傷,使情況更加混亂,項目能否進行下去已成疑問。
當地民眾之所以聚眾抗議,表面上看,一是對拆遷補償不滿,二是擔心環境污染;但事實上,負責開發的中國公司已經做得足夠到位。在拆遷補償方面,補償價格不僅遠高於緬甸法律規定和當地的市場價格,還給遷居村民新建了房屋,擴建了道路,按照當地習俗修建了寺廟,並為當地村民提供免費醫療。環保方面,銅礦的經營和開採一直遵循嚴格的國際標準,迄今為止沒有對當地環境造成污染。
在此情況下,當地居民依然聚集起來抗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民間組織故意誇大其詞,鼓動民眾抗議,而這些組織的背後幾乎都有西方國家非政府組織的影子。自去年緬甸開始實行民主化改革以來,西方國家的非政府組織通過各種形式支持緬甸國內的民間組織,打着環保、人權等口號,阻撓和抗議中資企業在緬投資,破壞中緬合作項目,萊比塘銅礦事件並不是第一起事件。去年九月,緬甸總統登盛迫於國內民眾輿論壓力,決定暫停由中國公司投資的密松水電站建設,理由同樣是莫須有的環保問題。
非政府組織搞破壞
由此可見,這些非政府組織代表的其實是西方國家政府的意志和利益。由非政府組織出面,做一些政府想要做而又不便出面做的事情,已成為西方國家的不二法門。特別是在對付中國上,非政府組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單在緬甸,在非洲,類似事情也發生多次,蘇丹達爾富爾問題背後就有西方國家非政府組織插手。
由此可以預見,萊比塘銅礦事件不會是最後一起事件,接下來西方非政府組織必將視線轉向更多中資項目,包括中國在緬甸修建的輸油管道,它們的最終目的就是破壞中緬關係。要想維護中國在緬利益,中國政府必須學會同西方非政府組織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