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聽我講:同心同行服務社群
社會工作者的使命是以愛心幫助有需要的人,因此一向得人敬重。隨着社會經濟環境和福利服務模式轉變,市民對社會福利的期望及需求亦大大提高,社會工作和機構管理亦邁向專業化。有見於此,政府一向有為業界提供持續培訓,以助他們掌握新知識和技能,從而提升能力,面對社會急速轉變所帶來的種種挑戰。
過去的星期日,我有機會與六百多位前線社工在一個退修會上,深入聆聽他們的工作苦樂和所面對的挑戰。我與他們分享政府怎樣不斷增撥資源加強社福服務,以及支援社工和協助機構提升服務,以一同面對香港社會的急劇轉變。
政府在二○一○年一月開展了十億元的「社會福利發展基金」,分三個階段,合共九年的時間推行。最近,社會福利署已完成審批第一階段共一百五十個機構的申請,批款二億六千二百九十萬元,其中百分之五十五的撥款用作資助機構的社工及其他員工參與培訓及專業發展計劃,而餘下的百分之四十五則供資助機構用於推行改善業務系統的計劃或進行提升服務的研究。預計在第一階段有超過十萬人次會受惠於參與培訓和專業發展的計劃(即平均每年有三萬多人次受惠),當中百分之三十二為社工、百分之六十七為機構其他同工及百分之一為機構董事會成員。
資源和培訓固然重要,但在對「人」的工作上,更重要的是「心」和「委身」。我很高興在會上認識到義務為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點蟲蟲熱線」(免費為全港學生而設的熱線)主持講故事節目的黃燕霞校長。她本身是一位生命鬥士,憑着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年輕人的愛心,一次又一次克服病魔堅守崗位,退休後仍致力通過講故事方式,將德育、環保、通識、毒品禍害、珍惜及尊重生命和做人處事正確態度教導青少年朋友,實在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