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安老院淪染惡菌源頭

【本報訊】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專門侵襲住院患者,惟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研究發現,感染抗藥惡菌的住院外科病人中,七成四在入院前已帶菌,當中又有近半數個案來自安老院舍,真正的院內感染率只有百分之二。負責研究的專家指,現時醫院對院內感染的定義有可能「計錯數」,建議當局從源頭入手,加強院舍感染控制措施。

港大微生物學系於二○○八年十月至十二月進行該項研究,對象為所有入住瑪麗醫院外科病房的成年病人,醫護人員在病人入院時先抽取一次樣本,確定他們本身是否帶有MRSA,其後在病人住院期間,每星期抽取兩次樣本,監察他們有否在院內感染,最終從二千二百八十九名病人身上抽取共六千六百多個樣本。

入醫院時已帶菌

結果發現,二百名證實感染MRSA的病人中,一百四十八人入院時已帶菌,佔七成四,當中四成六來自安老院舍。餘下二千一百多名本身沒帶菌的病人中,只有五十二人住院期間受感染,感染率為百分之二。在所有個案中,以「t1081」及「t037」兩個品種的惡菌最為普遍,佔五成及一成半。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解釋,現時公院病人若在住院兩日後證實感染MRSA,才會界定為院內感染。今次研究反映現時定義方法有盲點,若在病人入院時已進行篩查,便發現不少個案均是本身帶菌的安老院舍院友。

因此,醫院即使已盡力提升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可能也無法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率。若無法及早發現病人入院時已帶菌,便很容易感染其他病人,導致更多院內感染個案。近年在醫院發現的惡菌品種亦說明同樣情況,「t037」多涉及醫院內感染,「t1081」則常見於安老院舍,以往每十名感染個案中,七至八宗均屬「t037」,但近十年兩個品種已各佔一半。

何栢良建議當局應從源頭着手,加強安老院舍防控抗藥惡菌的能力,「好似明知一個農場啲農作物有風險,無理由等啲農作物到街市時先至檢驗,應該係派人去農場調查,由上游開始管理。」

何栢良指出,當局應從源頭入手,加強安老院舍的感染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