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劉易斯拐點Vs內需擴大

春節過後,農民工荒勢成定局,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將出現農民工返鄉後不回,許多二級城市也擔心招工難。筆者相信,「劉易斯拐點」來了。不過,雖然「紅利人口」減少了,但國民個人財富加速積聚,龐大的內需市場將成為中國持續發展二十年的新動力。

美國經濟學者劉易斯的「二元經濟」論將發展模式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勞動力無限供給階段,此時勞動力過剩,工資取決於維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二是勞動力短缺階段,此時傳統農業部門中的剩餘勞動力被現代工業部門吸收完畢,工資取決於勞動的邊際生產力。由第一階段轉變到第二階段,勞動力由剩餘變為短缺,相應的勞動力供給曲線開始向上傾斜,勞動力工資水平也開始不斷提高。經濟學把聯接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交點稱為「劉易斯拐點」。

不加薪難招農民工

如果認定中國的劉易斯拐點已到,也就是說廉價勞動力不再「廉價」。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資料,指去年農民收入增速超過城鎮居民。這是因為,一、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增幅比較大,去年農民工資性收入增幅高達百分之十七點九。二、農民家庭經營的收入,由於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農民來自家庭的農業收入也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一。三、國家給農民的一些補貼、轉移性收入增幅比較快。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工資性收入增長的拉動。資料顯示,湖北、寧夏、福建、廣東、山東等地上調幅度超過兩成,上海、浙江和廣東的最低工資已超過一千元人民幣。

在低薪酬體系下,勞動力不可避免地由過剩走向短缺,不加工錢就招不到工。在春節前,不少農民工表示將不再出城,因為在廠裏面上班時間太長,還要經常加班。另外,家鄉也都在發展,所以不打算再出遠門。

不過,北京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劉易斯拐點還沒有到,因為整體勞動力工資水平還不是很高,尤其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但他們也承認,中國的勞動力現在已經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無限供給,中國的人口紅利時代正在逐步走向結束。

內需市場拉動經濟

但筆者認為,即使劉易斯拐點已在中國出現,也不必對中國經濟發展感到悲觀,因為這個拐點其實也預示中國經濟發展到更高一級的階段。簡單而言,中國整體勞動力工資水平的增加,也表明中國的消費力增加,中國的內需市場擴大。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由出口、基礎投資和內需市場帶動。勞動力工資水平提高,就是意味出口競爭力降低,出口的拉力減弱。不過,影響中國出口競爭力的元素不斷增加,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實際也是不可逆。然而,重點是,富裕起來的十三億人的內需市場,蘊含的潛力其實無法估量,未來中國的動力也在此。

古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