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角度:廢井死亡陷阱

【 SUN角度小組記者黃裕慶報道】政府多年來收回不少在官地興建的村落,但拆了屋,卻沒有把村民以前使用的水井處理好,這些廢井現都變成行山人士的死亡陷阱。在行山熱點獅子山郊野公園的一條小徑,有近二十個廢井,是政府於九○年清拆獅子山村寮屋時,遺留下來的「蘇州屎」,約半數井口未被掩蓋。行山人士曾以木板遮蓋井口,但至今已發霉,一踏即破,部分廢井更露出整個井口,非常危險,惟負責的地政總署一直零巡查,及至接獲本報查詢才如夢初醒。行山人士及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直斥:「井深七米,如果失足跌咗落去,唔好話聖誕節,過埋農曆年都無人知!」

逾百年前,水井是全港鄉村的必需品,村民靠它引入地下水,但在數十年前,水務署將食水管敷設到鄉村,水井被棄用,部分被填平,部分被加上鐵網或鐵板。不過,政府並沒有統計全港廢井數目,而熟悉鄉村情況的村民則估計有一百個,部分位於新界的上水、屯門、元朗、馬鞍山等鄉村及山坡,如在馬鞍山渡頭灣村就有兩個,已有四十年歷史,被欄杆或木板覆蓋。

廢井位於鄉郊,本來甚少人經過,殺傷力有限,但近年港人喜歡行山活動,往往會經過這些僻靜鄉村,這些廢井就成為行山人士的陷阱。本報發現,通往行山熱點獅子山郊野公園的一條小徑,即在距離該公園約只五百米的位置,就有近二十個廢井,約半數露出整個井口。

該處多年前,是獅子山村寮屋區,到九○年被政府清拆,遺留該批廢井,遍布範圍廣泛,約有一個籃球場。部分廢井井口直徑有一米半,深七米,部分更有積水。在附近翠竹花園居住、經常到寮屋區舊址晨運的吳女士指出,約在五年前,晨運人士發現部分水井孳生蚊蟲,便向食環署投訴,署方聞訊後前來滅蚊,但當局沒有封閉井口。

「死咗都無人知」

井口沒有被掩蓋,行山人士只好自行用木板或粗樹覆蓋部分井口,並寫上「危險勿近」警告字句。時至今年,「井蓋」已毀爛,露出整個井口,警告字句也褪色。行山人士廖先生表示,廢井附近的小徑通往獅子山郊野公園,「喺周末及假期,遊人眾多,好擔心嗰啲唔喜歡走寬闊大路嘅行山人士,佢哋行呢條小徑,好容易會出事。」也有一批青少年經常攜氣槍在附近玩War Game,及一批狗主帶同愛犬在附近空地閒逛。

廖先生說:「由於廢井井口幾乎與地面平衡,行人稍一不慎,或者天色昏暗,便會誤墮,個井有成幾米深,如果跌咗落去,真係死咗都無人知!」中國香港旅行遠足聯會主席周國強也表示,經常收到會員反映,全港有不少荒廢水井,希望當局盡快封井。

本報查詢才補鑊

負責的地政總署一直毫不知情,接獲本報查詢後才補鑊。發言人表示,職員在上址只發現八口廢井,兩口已被封閉,惟日子久遠,故未能尋找封井工程記錄,鑑於廢井對公眾安全構成危險,會盡快封井。另外,漁護署發言人表示,若郊野公園範圍有廢井,會用鐵或水泥板遮蓋井口,或以圍欄圍起。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直斥地政總署欠缺主動性,應該派員尋找管轄範圍的廢井,除了立即查封井口外,還要記錄廢井位置,定時派員檢查,才能杜絕意外。

廢井處處,行山人士一不小心,便會失足墮井重創。 (張琦攝)

獅子山郊野公園的一條小徑,在十多米距離已有四個廢井(箭嘴示)。

獅子山郊野公園 部分廢井有積水。

馬鞍山渡頭灣村現仍存有兩個廢井。 (吳啟偉攝)

馬鞍山渡頭灣村 渡頭灣村村民張先生平時會用鐵絲網圍起廢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