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瓜田李下洗不清 禍去禍來皆自招

曾蔭權近日接連捲入利益衝突疑雲,「慳電膽益親家」風波尚未平息,又爆出其弟婦率先獲得雷曼迷債賠償的醜聞。由於事關重大,曾蔭權在兩宗事件中究竟扮演甚麼角色,自然成為市民關注焦點,尤其是他本人及港府閃爍其詞,更是啟人疑竇。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直斥曾蔭權政治敏感度不足,沒有申報利益,令人懷疑存在利益輸送。市民普遍不滿曾蔭權死不認錯,並指事件影響曾蔭權的誠信和政府的公信力。其中一成二受訪者認為他應該辭職,三成一敦促他公開道歉,另三成四人認為他應接受立法會調查。

調查結果清楚顯示,市民對連串利益衝突醜聞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曾蔭權必須盡快向公眾作出清楚的交代。事實上,施政報告在扶貧方面交了白卷,但揚言「不派糖」的曾蔭權卻以推動環保、節約用電為名,主動提出向每戶派發一百元慳電膽現金券,已令人覺得事不尋常,後來果然有人踢爆曾蔭權的姻親是「慳電膽大王」。最不可思議的是,曾蔭權對此從未申報,也沒有避嫌,人們自然有理由質疑當中是否涉及利益衝突。

面對各方指摘,曾蔭權仍然死不認錯,堅稱唯一考量是公眾利益,不存在利益衝突。然而,環保政策評議會指出,他們七月份已接到市民投訴,並先後去信特首辦及多個政府部門,提醒當局,政府部門使用某品牌慳電膽,可能存在利益輸送之嫌,但曾蔭權卻不予理會。由此可見,這顯然不是一時疏忽,而是明知故犯。

對於曾蔭權聲稱事件不存在利益衝突,上述民調顯示,三成二受訪者批評他死撐不認錯,兩成一坦言不接受有關解釋,一成四認為其說法不可信。至於曾蔭權在慳電膽事件中沒做利益申報,兩成六受訪者認為事件令人懷疑涉利益輸送、官商勾結,四成二指他政治敏感度不足,一成一認為屬重大疏忽。公道自在人心,民調結果已說明了一切。

正當各界對慳電膽事件窮追猛打之際,又爆出曾蔭權弟婦透過關係提早獲得雷曼迷債賠償,令曾蔭權的誠信再受質疑。儘管特首辦和當事人強調曾蔭權事先並不知情,亦一直沒有介入,但卻未能消除市民心中的種種疑團。

首先,當局的迷債賠償方案是七月份才提出,在此之前,只有部分老弱病殘苦主率先獲得賠償,曾蔭權弟婦顯然不屬這個範疇,為何可以在四月份獲銀行優待,率先獲得賠償?其次,曾蔭權自稱曾向司局長提及此事,其用意又是何在呢?

無論如何,接連發生的利益衝突疑雲,不僅令曾蔭權的政治誠信瀕臨破產,亦嚴重損害了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已超越多數市民的容忍限度。多個黨派的立法會議員要求曾蔭權到立法會解釋,正是民意的集中反映,不容曾蔭權再逃避。

西方諺語稱,「只有面對陽光,陰影才會在你的背後。」如果曾蔭權認為自己是清白的,那又何必遮遮掩掩、躲躲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