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用當時新出的Canon EOS 600D在西貢萬宜水庫東壩拍下的M31仙女座大星系。
拍攝星空,最多人使用的肯定是DSLR(數碼單鏡反光相機)。不論拍攝甚麼題材,使用DSLR的畫質一定會比手機和傻瓜機好,因為單反的感光元件會較大(除了近年才有的APS-C和FF傻瓜機之外,不過它們都沒有了可換鏡頭的優勢)。

最近用Pentax K-3 II拍夏季銀河,它內置了Astrotracker功能,利用CMOS的少量移位,在拍攝Wide Field星空照片時可以延長曝光時間又不會出現拉線現象。

拍攝深空照片,有反芒的單反在對焦和查看相片時,就顯得特別方便了。

我最早用來拍攝星空的DSLR是Canon EOS 450D,那時最高ISO只有1,600可用。
基本上,DSLR的手動操作功能一定會比傻瓜機更好用,要考慮的反而是全片幅或是APS-C的格式。同時期的型號,全片幅的雜訊表現幾乎一定比APS-C有優勢,拍攝Wide Field星野效果非常好,而且星點會顯得特別幼細,這在用Live View對焦時已可看出來,但全片幅對鏡頭的光學表現要求會較高,尤其是廣角鏡頭的外圍星點變形問題,更是十分惱人。相反APS-C會有1.5×或1.6×的Crop Ratio,在拍攝細小的深空星體時,300mm焦距的鏡頭就變成了450mm或480mm的焦距,有明顯的長焦優勢。最好選擇有反芒的相機(在全片幅上選擇不多),因為拍攝深空星體時經常會把相機指向天頂位置,LCD屏則是面向地下,在大部分情況下赤道儀都不會架設得高,於是在對焦和檢查相片時會非常不方便,而有反芒的相機則正好解決了這問題。另外是DSLR都可以接駁電子快門線,在長時間的深空拍攝中,可省下逐張按快門的麻煩,部分品牌的型號更設有內置隔時拍攝功能,連買電子快門線的金錢也可省下。
不動明王(Vincent Cheng)
www.facebook.com/vega.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