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極圈內、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 Islands),名字正有「寒冷海岸」之意,要一睹冷岸風光,只能在每年5月至10月北大西洋暖流經過,航道開通,從群島西邊的最大島嶼斯匹次卑爾根(Spitsbergen)進入,加上夏季約100多天永不日落的極晝,是一睹北極熊的最佳時機—不過,在全球暖化的今天,北極熊要長征搵食,甚至活活餓死,還能看到牠們的蹤影嗎?

為了遊客安全,每位生態團導師也配備長槍。

島上設有多個檢測站,Hornsund淺灘這個檢測站,屬波蘭擁有。

成千上萬的北極鷗立於峭壁上,這張似不似全家福?

陽光照耀下的碎冰,奪目耀眼,但顯示地球暖化的嚴重。

被人類棄置的鯨骨,卻滋潤大地,長出極地植物。

岸邊的浮冰形態各異,恍似天然冰雕展。

巧遇北極熊……腳印,可惜已跑掉近兩天以上了。

昔日的捕鯨業不再,只剩下無人的破屋。

Gashamna與Hornsund相隔不遠,生態卻截然不同。

Purple Saxifrage是北極圈內常見的植物。

由Hornsund山腰回望,周邊是漂亮的極地風光。

乘小艇登岸,難免要澗水而行,因此要帶備防水靴。

陸上的暖氣遇上海面的冷風,令海上起了一道霧牆。

在午夜陽光下,壯觀雪山伴着入眠,海象們真歎啊!

為免令海象受驚,大家要在百多米外駐足觀看。

Arctic Guide Boots
售價:HK$1,190

苔原地帶 生生不息

初進北極圈,真是開心又興奮,在郵輪上滿心期待,身邊還帶着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幻想登島時立即自拍張威水照放上社交網示威。誰知到達斯匹次卑爾根南端的Hornsund淺灘,發現根本沒有森林,腳下卻傳來「噗滋」的聲音,繼而是似踏在海綿上的質感,再低頭看看,原來是一片由青苔和地蘚組成的草地,如此柔軟的質感,皆因腳踏的是位處厚達數米永久凍土層(Permafrost)上的土壤,因濕潤冰冷而不適合樹木根部生長,只剩下適應力強的苔蘚類,以超慢的生長速度染綠這片極地,偶爾還會見到又白又紫色的極地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作點綴,形成獨有的苔原地帶(The Arctic Tundra)。能令這片距離北歐大陸與格陵蘭各有800公里之遙的極地生生不息,還多虧Hornsund峭壁上成千上萬的北極鷗(Glaucous Gull),牠們在此傳宗接代,養育子女,死後的屍體則轉化為養分,與草地互利共生。

浮冰海 鯨骨灘

拐個海灣的另一邊,是一片靠近冰川的浮冰海,溫暖陽光照射下,顯得格外剔透漂亮,加上融化成不同形狀,不期然想像它們是水鳥、鯨魚、北極熊等動物。溫暖的環境,亦讓我見證了地球近年冰川融化的嚴重性,去年更創下冰塊面積的新低,實在叫人擔心;人類對地球的傷害,又豈止如此?早於17世紀,Hornsund附近的Gashamna,正是俄羅斯人的獵鯨勝地,取其肉和脂肪獲利,首當其衝的,是曾活躍於北極圈的弓頭鯨(Balaena mysticetus),其性格溫馴且擁有厚達50公分的鯨脂,不過現在牠們已成為「極危」級別,剩下的鯨骨仍在淺灘上,百年仍未化掉;諷刺是骨叢中長出青綠的苔蘚,為海灣添上生氣和色彩,與死寂的廢棄小屋形成超強烈對比!

凌晨登島 睇海象

連續兩次登岸,也沒有看見太多動物,難免有點失望,幸好身處擁有極晝的北極圈,日照時間夠長,我們於是轉戰Prins Karls Forland長灘睇海象。凌晨兩點出發,身體告知這是倒頭大睡的時間,抬頭卻是陽光普照的天空,感到有點精神錯亂,最後還是頂硬上登岸。為免驚動一家四口的海象,大家只好有秩序地排成U形,根據生態團導師的指示,幾步一停作漸進式靠近,最後約於百多米外駐足觀看海象們。像幾條肥嘟嘟香腸的海象,露出長長的象牙,無視我們的存在,只偶爾用那對惺忪睡眼瞄瞄四周,然後再次懶洋洋地躺在地上,似乎暗笑我等瘋狂人類,到了夜深還不去睡呢!

極地行山之選

到極地旅行,一天可能要2、3次乘小艇登岸,雙腳萬一濕了冰水極不好受,North Face推出的Arctic Guide Boots可說大派用場,皆因鞋面選用Micro-porous及Hydrophobic防水物料,配合加厚的柔軟鞋塾和高桶式設計,防水和保暖力十足;加上抓地力強的鞋底設計,於雪地和寒冷天氣下作數小時遠足,感覺依然舒服,有男女裝選擇。

網址:thenorthface.hk

Info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均毋須簽證

旅行團:勝景遊的Le Boreal挪威、北極圈、冰島及格陵蘭21天郵輪團,團費HK$133,998起。

網址:www.kuonitravel.com.hk

貨幣:Kr1約兌HK$1.3

天氣:8月份氣溫約2℃-9℃

時差:慢香港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