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土地供應官官相護空談調控

人民銀行昨天公布全國五十個大、中、小城市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七成民眾認為當前樓價「高得難以接受」,比率連續第二季上升,同時有近半民眾預期樓價再漲,預示內地樓市繼續升溫,現在買不起樓的人,將來更加買不起,必定惹來更大民怨。長此下去,政府的執政認受性恐怕會被蠶食,是中央頻頻出招遏樓市的原因。

國務院剛出台的「國四條」,開宗明義要遏制部分城市的樓價升勢過急,方法是綜合運用土地、金融及稅收等手段,加強和改善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按照上述的排序,樓價暴漲是病徵,病因則有多個,其中又以土地供應為第一位。運用金融和稅收手段,可以遏一遏炒風,要理順房地產市場,讓民眾安居樂業,始終要由土地供應及銷售開始。

我們昨天曾指出,中央調控樓市只須要一招,就是要求銀行關水喉,其實這一招只能治標,並非治本,因為信貸只是樓市失控的催化劑。不妨看看,每逢收緊信貸,例如大幅加息、加存款準備金率及嚴控貸款增長,樓市必有調整,當中央重新放水,一切又會回復原狀。所以問題是出在市場體制上,其中國有企業及地方政府,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這一波樓市狂潮有一個特色,就是國企尤其是中央級的「央企」積極參與,過去半年各地的眾多「新地王」,大部分由國企或央企買下,直接帶動樓價飛升。金融海嘯期間,政府帶頭投資,由國企擔大旗,獲得大部分新增貸款,加上本身的市場地位,在買地時可揮金如土而面不改容,無形中壟斷了土地供應。至於負責管理土地的地方政府,早已有過於依賴「土地財政」的問題,賣地是主要收入來源,在金融海嘯後更加突出,因為振興經濟的投資之中,地方政府要負責三分之一的資金,自然不介意高地價,與水源充足的國企一拍即合。這個官官相護的體制不改變,調控土地供求只是空談。

市場早前傳出國資委這個央企的主管部門,曾召集十多家企業、特別是主業並非地產的央企主管開會,要求他們不要再製造地王,就算屬實亦無大意義。國資委在二○○七年已有規定,要求央企申報重大投資,限制非主業的地產投資,否則處分相關主管。既然有明文規定,卻未見有人被追究,反映國資委默許央企這樣做,又或根本無力阻止。

內地的土地供應體制不改變,理順房地產市場只是一句空話,難怪有分析員形容,明年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的風險比股市為高。雖然股市經常表現得非理性,畢竟只是一個小眾市場,中證監在新股上市、基金發行等供應層面,有較大操控能力。房地產市場完全是另一回事,體制動不得,必然是一放就亂,之後只有兩個選擇,要不是一收就死,要不就是繼續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