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華夏
  • 全國兩會歷來是新聞大戰的舞台。今年內地輿論管制全面升級,看上去各省市的「媒體開放日」不斷增多,但魔鬼都在細節中,那些所謂的提問者都是官方暗中指定,所提問題也是不痛不癢。

    在河北代表團的媒體開放日上,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點名提問媒體時,頭也沒有抬,看着手下給他的提示紙條邊讀邊唸,說請某排某座某位穿深色上衣的女記者提問。不巧的是,該名女記者進場後就脫下深色外套,穿了白色上衣。在全場矚目下,這名女記者異常尷尬。

    這宗「提問門」醜聞成為兩會的花邊笑料,也折射出兩會的潛規則。事實上,在全國各種發布會上獲得提問機會比中獎還難,因為一切機會都是內定,問題早已預知,答案也是早就預備。很多不明就裏的記者舉手舉得胳膊酸痛,終歸無緣被點名。

    從歷年全國兩會的總理記者會可以看到,類似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官媒的記者鐵定得到提問機會,但他們所問的大部分都是「阿媽是女人」這種常識性問題,沒有棱角可言,有些甚至配合領導人宣揚政績,在提問時增加很多阿諛奉承之語。這些「奉旨」提問者佔據大量的時間,往往一場記者會不到三個小時,回答這些官式問題就可能用了一半。

    遮遮掩掩 缺乏自信

    前總理溫家寶在記者會喜歡引經據典,不時使用唐詩宋詞。為了防止翻譯現場卡殼,溫辦的秘書們往往要提前半個月將有關詩詞交給外交部的高級翻譯作好準備。至於《人民日報》、新華社記者的重要任務則是在記者招待會上「適時地」提出問題,讓溫家寶「自然地」出口成章,擺出學富五車的樣子。

    對於可能不依規矩提問的境外傳媒,當局亦有辦法應付:一方面,通過新聞辦、台辦、港澳辦等機構提供收集相關傳媒可能發問的熱點話題,從中挑選一兩家有代表性的屆時應對;另一方面,對那些不聽話的境外傳媒則採取一些手段懲戒,殺一儆百。如此一來,當局便可以全盤操控全國兩會的新聞。問題是,百姓真正關心的焦點熱點議題,何時才能得到官方的正面回應?

    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本來是展示國家形象、對外宣傳的最好時機,偏偏當局最愛遮遮掩掩,實在令人遺憾。究其原因,一些官員缺乏自信,沒有能力公開面對媒體;而且很多決策都是黑箱作業,無法暴露在陽光之下;再加上某些官員封閉保守,只擅長於小圈子打轉,卻擔心在大庭廣眾面前說錯話、丟分數。

    能否在新聞發布會上應付自如,絕對是能力高低的重要體現,朱鎔基、王岐山都是箇中能手。可惜,在內地官場,這方面的能人實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