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禁運臨頭 伊朗口硬心軟

  • 西方一直懷疑伊朗提煉濃縮鈾製造核武,惟該國矢口否認,美國奧巴馬政府加大對伊朗制裁力度,簽署針對伊朗的法案,任何與伊朗中央銀行有商業往來的外國公司,或遭美國金融系統抵制,變相迫使那些從伊朗入口石油的國家二選一:不想與美國為敵,就要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

    伊朗八成外匯收入來自石油出口,石油出口中斷,意味着伊朗以油元財富籠絡民心的政策難以維持下去,伊朗貧苦大眾生活雪上加霜,執政者承受巨大政治壓力,華府此舉不無從內部攻破堡壘的用心。問題是,歐洲、中國、印度、日本和南韓從伊朗進口大量石油,沒有其他石油出口國增產配合,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是紙上談兵。

    雖然中國拒絕向美國屈服,日韓對此也顯得不情不願,但中日韓三國官員近日與中東主要產油國代表頻頻會晤,討論能源供應問題,反映她們謀求擴大伊朗以外的能源進口渠道,以防萬一。

    伊朗警告,任何試圖取代「伊朗石油出口國地位」的舉動均不懷好意,惟一眾回教遜尼派中東產油國愛理不理。

    有分析認為,區內回教遜尼派勢力早就看伊朗回教什葉派政權不順眼,如今可名正言順蠶食伊朗石油出口市場份額,何樂而不為?

    無論如何,伊朗如今有三條路可以行。第一條路是以靜制動,即看死其他產油國填補不了其空缺,華府為免環球經濟受損,行使豁免權讓日韓等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缺點是,要證明「沒有伊朗供油很多國家活不成」,或要數個月時間,要冒經濟危機變成政治危機的風險。第二條路是一拍兩散,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阻止其他中東產油國出口石油;缺點是,美國和以色列有藉口對伊朗動武。第三條路是重返談判桌,讓美伊透過外交途徑緩和緊張關係。

    若說伊朗研製核武志在必得,獨欠時間,那麼,伊朗對西方再口硬,為勝出這場時間競賽,到最後還不是要認低威?事實上,美伊再對峙下去,擦槍走火機會有增無減,特別是伊朗仍拒絕歸還美國無人偵察機,令奧巴馬面目無光。

    據悉,伊朗一間公司靈機一觸,根據該款無人機製作一款比例一比八十的玩具,還打算將一架玩具機贈予華府,極盡揶揄之能事。緩和美伊緊張關係,無人機歸還爭議不失為理想切入點。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