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時事…社論及專欄
新年置業夢
文:
法律界謝連忠
24/01/2004
春節期間,親友互相拜年,自然會談到對未來一年的展望,其中一個題目便是應否買樓。自去年十月至今,住宅樓價升了一至兩成。任何物品的價格,升跌都是由供求造成,一年前的業主求售其單位,往往無人問津,睇樓不還價,還價則壓價,做業主的極之無癮,但風水輪流轉,發展商和業主現紛紛封盤反價。
物業是一項投資產品,雖然置業者買樓大多用作自住,住所是必需品,但必需品不等同一定要買,把自己變成業主。這正如我們要以車代步一樣,不一定要買車做車主。如果將置業視為安居,那便是大錯。扮演租客的鄧寄塵,因無錢交租被包租婆陶三姑連人帶包袱攆走,那是粵語片對香港六十年代低下層市民生活的描述。
粵語片中的鄧寄塵要「𠳓街」,不是因為他不是業主,而是因為他無錢交租,換句話說,一個人有錢,即使沒有物業,也不需「𠳓街」。
至於說供樓抵過租樓,亦是不切實際,所謂「抵」,是因應當時的供樓息口而言,倘若息口回升,供款情況便會改變,甚至因此而超越業主的財政能力。而再看深一層,業主對物業有保養維修的責任,如果將單位出租,這方面的成本可以計算到租客身上。但自住便要由自己承擔。
我們曾經指出,舊唐樓即使沒有按揭,實際上也是「負資產」,因為其維修和管理開支上的負擔,分分鐘高過租值。因此,長遠而言,買樓未必如想像中划算。
今 日 相 關 新 聞 ﹕
《監察網》
求籤何需講手氣
政治理應服務各方
復甦日經濟須續改革
望越人最後障礙倒下
中東自由之戰開始
另類流年運程
酒文化望而生畏
煲呔今年一定要好
自欺欺人
猴年經濟在樂觀中展開
非洲衝突源於民族矛盾
為美大選奠下辯論基調
猴年經濟在樂觀中展開
版權所有 © 2025 ON.C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