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落幕,是否新局開始不敢說。牌面看,建制派力保不失,佔據主流地位,但不難覺察政治明顯也感染了議席新版圖。雖然有人說佔領行動可能催谷了更多人參與選舉,但從結果看,並沒有特別得益的黨派,此說就未必成立。
有兩個現象成為得益註釋:一是傘兵組織不只個別選出,更有八人之多,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二是新民主同盟超高的勝出率,也顯見這個組織的成功之道。談到成功原因,新民盟表示是基於他們堅定的民主理念,這份情結必定成為堅持而延伸。就上述特徵而言,佔領後激進民主的政治痕迹,恐會帶到今後的議政中。
值得注意的還在於,各黨派較過往略為激進,以求引起關注增加曝光。尤其無黨派背景獨立人士,甚至是建制派新進骨幹,其定位也偏向進取,至少盡量降低所謂「保皇」色彩。由此觀之,不無擔憂,新進區議員都有意無意投身不合作運動中。
小區議員貼近居民,最大需要是日常福利性服務,不像立法會那樣擺場爭拗,因而過於政治化,將政爭代入議程並不必要。事實上,服務居民體現親和及效率是最大準則,所以作為被選出的代議士,要明白其責任,切莫政治壓倒一切,失去方向,否則居民今天投你一票,日後可以收回這一票,今次不是有些地區工作多年的議員競選連任失敗了嗎?
陳穎柱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