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或是因為陪選而得寶位、側室終能扶正,梁生上台以來,「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予人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之感。所以,梁生上台以來、直至「佔中」之前,施政一直唯唯諾諾、一嚇即收。當然,這種「有理不敢堅持、有權不敢施政」的作風,源自中央的港澳政策精神,並影響至歷任特首,倒也不能全部歸罪於梁生。

    「佔中」,作為香港社會的一次割裂式對抗,其實是民主派發動的一場錯估形勢、自毀根基、禍延全港的民間運動。而從民主派提出「佔中」一刻起,中央對港寬鬆政策立即收緊。忽如一夜秋風來,梁生施政風格從「佔中」迄今,也一點點開始堅硬起來。

    泛民派本來尚未覺察到梁生風格的轉變,直至他在三月二十五日的一個論壇上公開呼籲選民用選票將阻撓政府的立法會議員趕出議會,方才醒悟過來,並發動手中媒體進行駁斥。

    在三月二十六日,梁生在議會答辯時,強調「八三一」是真普選、爭取五百萬人投票權、質疑所謂對話平台效用、諷刺何秀蘭言論不倫不類,全程顯示出胸有成竹、態度平和、言語犀利、綿裏藏針的態勢,再無半點過往「北人南相」的扭捏模樣。

    梁生尤其一句「只應該將香港行政長官和英國首相作比較」,完完全全道出了香港特區的真正地位與港人的風骨。這份自信與強硬,來自中央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來自對香港局勢的準確判斷,來自對港府應用權力的理解和堅持。

    梁生身上,「習氣」體現。可以想見,未來除非泛民派的某個主張是真正站在全體港人的立場出發、為全體港人謀求真福利而提倡,否則泛民派將再難以過往屢試不爽的地方式言論攻訐、媒體圍攻、議會拉布、湊人遊行等手段,推翻港府的正當執政、建制派的正當訴求了。

    耿炎直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