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繼衝擊屯門市廣場、擾亂沙田新城市廣場、再癱瘓元朗商業核心區後,本土勢力原擬今日再發起「光復上水」行動,日前忽然煞車,改為「遊覽上水」,似乎搞手亦知道衝擊行動滋擾太甚,急急降溫,不過,事件已出現反效果,有零售業者更指,光復行動根本是趕客行動,前年起先後有「驅蝗」、「鳩嗚」及如今的「光復」行動,本港旅遊及零售業已被拖累,如今半隻腳踏入萎縮泥沼,剛公布的一月份零售銷貨表現便是明證。自作孽,不可活,看來誠不欺人!

    經濟受損外,本土組織發起的激烈行動在內地亦引發網上反港浪潮,日前全國人大發言人回應中港矛盾時,只好翻港人在汶川大地震中,熱心賑災的老皇曆,試圖撫平兩地民間摩擦。

    鬧哄哄的削減個人遊聲浪中,特首梁振英曾預告會趁往北京列席兩會之機,向中央提出檢討個人遊計劃的意見,事隔幾日,他總結北京行程,卻沒任何新措施,談及削減個人遊客量時更似明顯降溫,如強調調整內地對個人遊計劃過猶不及,會影響港零售業及經濟,兩者需要平衡。

    港府投鼠忌器,據說原因有二:一是內地省市對收緊個人遊一簽多行計劃有異議,同時本港消費零售業已露前景不妙的苗頭,一月份零售業銷貨量較去年同月下跌了一成三,銷貨總值更下跌近一成五,貨值高於貨量,正是貴價奢侈品銷量下跌所致。而且,一月份劇跌的還有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較去年同期下跌了兩成二;未分類耐用品更下跌三成八,表現之差更成○三年沙士襲港後之冠。

    一邊是本港民間對過多水貨客的怨氣,一邊卻是內地豪客及遊客減少到港「血拼」,但趕客行動卻方興未艾。零售界及飲食界成為夾心人,有業者直呼被玩殘,更指年初消費旺季已經過去,下一個觀察內地遊客取態的旺季是五月,但不少店舖可能連三、四月份亦捱不過,在高租金、高人工及低消費的壓力下,業界估計未來兩月定有結業潮。更預言,○三年以來,靠個人遊計劃翻身的旅遊及零售業可能又逢大變,不過,這次或是翻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