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有富商建議將屋邨重建成青年創業居所,低價售予在職中低收入青年,坊間反應相當理想。本報採訪現年廿二歲應屆大學畢業生,他坦言已申請輪候公屋,為符合入息上限,盡量令自己搵少啲;如今推出青年居所,終於可以買樓之餘努力賺錢云云。

    不知道在那位白頭青年工作者眼中,這位年輕人算不算「放棄自己」,不過看樣子還真不像。只見他昂首挺胸四十五度角低炒拍攝造型照,背景則是一列公屋,相當顧盼自豪。如果要有設計對白,應該這樣寫:「終須有日龍穿鳳,唔信一世褲穿窿,看我如何飛越公屋陣!」

    一定有人會說,冇咁大個頭唔好戴咁大頂帽啦,並怒斥「後生仔咁唔得嘅,想當年我……」筆者想到的卻是有頭髮冇人想做瘌痢。公屋設立的原意是協助社會上最有需要的人,問題是,時移世易,很少有人中三輟學到工廠穿膠花吧,今時今日大學生早已淪為低收入人士,在可見將來也看不到大幅加薪機會,請問是否要等到他們四十歲還是老樣子,才開始接受他們申請公屋?至於租樓,根本等於幫人供樓,還能怪年輕人削尖腦袋上車嗎?

    話時話,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居屋三級制」等新政,講得難聽是挖東牆補西牆,講得好聽也可以是睇餸食飯,在現有資源下盡可能增加市民置業選擇,怎麼說也比貪曾強。

    陸智豪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