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查理周刊》大屠殺怵目驚心,冷血槍手不但奪走漫畫作者等人的性命,更攻擊文明世界核心價值——言論自由,暴行受到舉世譴責,從法國到全球各個角落都有示威,舉目皆見「我是查理」的標牌,恐怖襲擊不僅無法嚇倒人們,反而激起大家同仇敵愾。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恐怖分子已播下猜忌疑懼的種子,法國恐怕掀起新一輪反回潮。

《查理周刊》在巴黎的辦公室遭到血洗,使一些充滿爭議的課題再掀辯論,譬如言論自由和對個人或宗教的尊重,兩者之間應該如何平衡,無冕皇帝們是否只要法律容許,便可恣意對人對事進行嘲諷或挑釁?這次傳媒機構遇襲,也暴露保安漏洞,類似軟目標要防範襲擊,可謂防不勝防。其實,《查理周刊》主編由於曾收死亡恐嚇,獲警方派員貼身護駕,饒是如此,他仍難逃過一劫,最終連警察保鏢也成陪葬品。此外,歐美澳這些西方國家擔憂的「聖戰士」定時炸彈,似乎正一個個爆炸開來。

法國另有更大隱憂。在屠殺發生後,社會主流展示團結一致對抗暴行的決心,但欲蓋彌彰的是對回教徒的敵意。槍手在行兇時以阿拉伯語高呼「真主偉大」,宣稱替受褻瀆的先知穆罕默德報仇,雖然理智告訴人們,這只是極端分子所為,與大多數和平的回教徒無關,這甚至是恐怖分子假宗教之名而行的罪惡,不過,法國回教徒恐怕要受池魚之殃。

法國是歐洲回教徒最多的國家,在全國六千五百萬人中有五百萬回教徒,這拜其曾在中東和非洲擁有殖民地,又尊尚「自由博愛平等」來者不拒所賜,加上法國「原居民」出生率低,兩三代下來,回教徒比例大增,衍生不少社會問題。

回教徒第二三代在法國出生,能說一口純正流利法語,就像屠殺案阿爾及利亞裔疑兇兄弟般,但這個族群並不被主流所接納,能爬到社會上層的屬鳳毛麟角,在飽受歧視和邊緣化下,歷年騷亂不斷,薩爾科齊在當內政部長時就遇過這類騷亂,靠鐵腕鎮壓贏得支持而後來選上總統。

在滋事外,不見出路的年輕回教徒,更成極端組織招募的新血,疑兇兩兄弟似是人辦,據報他們曾欲往中東打聖戰,從犯案手法的專業來看,明顯受過嚴格訓練。屠殺案難免使回教徒更受誤解和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