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瞭望
  • 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從中分裂出來的烏克蘭,曾擬加入北約,當然未能成事,這成為俄羅斯一塊心病,二○一○年「克里姆林宮僕人」亞努科維奇上台,立即推出不結盟法案,列明烏克蘭不會加入任何政治軍事聯盟。時移勢易,烏克蘭國會如今廢除這項法案,為該國加入北約鋪路。

    烏克蘭大多數人一向反對加入北約,不過今年三月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使主流民意逆轉,變成支持融入這個西方軍事聯盟,以抗衡俄羅斯威脅,今年五月上台的總統波羅申科,把廢除不結盟法案列為首務,終於,親西方國會以壓倒性的三零三票對八票,撤銷法案結束烏克蘭中立地位。

    四年前,亞努科維奇向克里姆林宮表忠,眼下,波羅申科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示威。

    冷戰時代,華沙集團和北約組織對峙,冷戰結束,前者分崩離析,後者卻愈擴愈大,前華沙集團成員的東歐和波羅的海國家,紛紛被納麾下,波蘭和愛沙尼亞等國加入北約也就罷了,俄羅斯絕不容許毗鄰的烏克蘭也變北約一員。

    烏克蘭國會通過廢除不結盟法案,俄羅斯反應強烈,外長拉夫羅夫認為只會令烏克蘭危機升級,總理梅德韋傑夫甚至指此舉把烏克蘭變成俄羅斯潛在軍事敵人。其實,烏克蘭加入北約可說前路漫漫,無論普京還是波羅申科都深知這點,烏克蘭只是藉此表明絕不向俄妥協的姿態,俄羅斯則要「百分之百」確保北約不會擴張到自己眼皮底下。

    波羅申科形容,烏克蘭糾正錯誤放棄中立,別無選擇要與西方加強軍事和戰略關係,但這或是一廂情願。對烏克蘭有意來投,北約雖稱大門打開,只要烏克蘭提出申請而又符合要求願意遵守規則,即能大功告成,但主要成員德國和法國的領袖早已表明反對,認為這將加劇與俄的緊張關係,把軍事保護傘伸到烏克蘭,意味着北約要冒與俄羅斯開戰的風險。

    除了俄羅斯因素,烏克蘭本身條件顯然也未符北約要求,該國軍力薄弱,政府貪污問題嚴重,波羅申科也稱在進行「真正改革」後,才會舉行公投決定是否尋求加入北約,正是十畫未有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