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北京改革號角吹起

習近平甫上任即糾正官場不正之風,防貪腐、不奢華、不排場、求便民,「八項規定」深獲民心。政治風氣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民調顯示,百姓對政治體制改革更為期盼。

習近平首次遠行選擇赴深圳走鄧小平南巡之路,就是要重申改革的決心與毅力,他堅持「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條」,甚而「亡黨亡國」。從習的言行,外界感受到他再度推動深化改革的新時代來臨,在此氛圍下社會也蠢蠢欲動。

內地七十位學者近日發表《改革共識倡議書》,要求超越左右之分、朝野之別,取得改革共識,建造一個民主、法治、尊重人權的憲法中國。這些倡議過去被視為禁忌,當年的《○八憲章》由於要求終結一黨專政,實踐民主改革,被視為衝撞體制的鹵莽做法,提議人劉曉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處十一年有期徒刑,即使得到諾貝爾和平獎,至今仍身陷囹圄。但劉曉波的處境並沒有阻擋改革的呼聲,這次的倡議書較溫和,沒有直接挑戰共產黨的統治,乃尋求體制內改革。

溫家寶在任期間不斷呼籲政治改革,但並沒有帶來任何回響,隨着他的離任,政改也將「人息政亡」。如今知識分子聯署呼籲改革,習班子如何應對備受關注,總不能讓習近平提出的改革之舉成為一場美麗的誤會。

美國情報機構早前發表「世界趨勢二○三○」報告,指隨着人均GDP上升,中國五年後或將迎來「民主化臨界點」。此乃依據實現民主化國家的經驗,與中國做對照,指隨着內地中產階級冒起,中國民主化在二○二○年前實現並非不可能,至少已具備相對成熟的社會操作。

民主浪潮 難以阻擋

事實上,經濟成熟只是民主化的條件之一,民主化還有主客觀條件,像台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蔣經國以其胸懷與前瞻眼光開啟大門,推動台灣走向民主化;到李登輝時代,人均所得不斷提高,才得以貫徹民主化道路,達致總統直選。若說二○二○年中國民主化社會條件成熟,未免過於樂觀。

其實,美式民主未必為中國大陸所接受,北京早已表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亦是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制度,有別於歐美。中國崛起成為經濟強國,在政治上有自信走自己的路,然而民主浪潮難以阻擋,以中共新一代領導人的政治胸懷,應可讓中國式民主出現新契機。

江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