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民生無小事官僚小事化無

  • 特首CY梁振英示範「聽、定、撐」公務員真人公關騷之後,再傳來單車女將李慧詩倫奧取得零的突破,在女子競輪賽勇奪銅牌。CY迅即在凌晨時分發出祝賀聲明,讚揚李慧詩的鬥志和拚勁是香港精神的最佳體現。CY這個標準動作,緊貼時效,不拖到天亮之後才發出,又是公關策略包裝,向市民傳遞他不分晝夜,時刻關注攸關香港的一事一物,體現他多次重申的「民生無小事」施政理念。

    CY演了一場取悅公務員「戰颱風」的大龍鳳,官員今次做得好,CY有讚,下次做得不好,又會否有罰,或起碼被CY公開嚴辭批評,做到賞罰分明呢?

    須知道,任何一個官僚機器,經過多年沉澱,必定累積官僚作風,問題只是有多嚴重?會否窒礙公共行政效率?CY說的「民生無小事」,落到具體執行政策的公務員隊伍身上,又會否大而化之、小事化無呢?近日地區流傳一個例子,適足以說明CY的施政理念,由理想至實踐之間,存在多大落差。

    位處港島西區的中山紀念公園,兩年前完成改建工程,增加了游泳場館、孫中山銅像、牌樓和兒童遊樂場等康體設施,本來為區內居民提供一個新的休憩好去處,但公園坐落西區海隧的港島出口毗鄰填海區,公園正門面向港島西交通主要幹道干諾道西,區內居民要使用公園的設施,須使用一條橫跨干諾道西的行人天橋往返。對於年輕力壯的居民而言,上落天橋當然不算甚麼一回事,但每日早晚時分不乏長者和行動不便的居民到公園,上落天橋樓梯堪稱苦事。

    地區人士說,中西區區議會接獲不少居民反映,行人天橋設計不便民,區議會實地考察之後,要求運輸署在天橋兩端增建升降機,供長者和使用輪椅的區內居民使用,卻換來運輸署十足的官樣文章回應,甚麼先要按程序展開行人流量研究、掌握需求量,再按優先次序分配資源……該署官員更認為,中山紀念公園已有行人天橋系統接駁,再加建升降機,區內居民等同享用雙重公共資源,或不符公帑運用原則。

    面對運輸署一切按程序公事公辦,事件最後怎樣解決呢?結果中西區區議會通過動用地區小型工程基金,先在天橋一端加建一部升降機,待下年度再撥款興建另一部,以滿足區內居民的訴求。

    地區人士說,較早前,CY落區聽民意,決定在公屋增建升降機方便長者出入。公屋已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再加建升降機,以運輸署的原則,豈非享用雙重福利?CY的「民生無小事」,落到官僚作風十足的部門手中,單是玩程序,已全部化為烏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風信子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