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策宜簡不宜繁 何須畫蛇添夾屋

房屋供應逐漸回升,但樓價依然高企,政府的房屋政策何去何從,如何在幫助市民安居之餘避免對樓市造成震盪,不能不令人關注。

特首梁振英昨日表明,居屋政策曾在香港推行二十多年,行之有效,是不少市民置業階梯的第一步,政府會堅持復建居屋,亦不排除復建夾屋。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則透露,政府會重新啟動長遠房屋策略,料在兩個月內確定籌備細節,除了考慮市民對公屋及居屋單位的需要,亦會顧及私樓市場的情況,以保證整體房屋市場穩健發展,避免樓價大上大落。

事實上,香港樓市問題複雜,大大增加港府推行房屋政策的難度。一方面,私樓落成量及興建量持續回升,數年內料可緩解供應不足問題;另一方面,樓價及租金依然居高不下,公屋需求持續增加,劏房籠屋遍地開花,如何解決基層市民的居住問題,改善居住環境,是擺在港府面前的最大挑戰。

毋庸置疑,當局的首要任務應是增加公屋供應,率先照顧最需要的一群。至於興建居屋,為夾心階層提供安居之所,亦是無可厚非,只要當局做好規劃,審慎釐定居屋供應量,不見得會對私樓市場造成太大影響。

然而對於有人提議復建夾屋,則值得商榷。眾所周知,香港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興建夾屋,原意是協助收入超過居屋資格的中產市民置業,可惜有關措施推行數年,未見其利,只見其弊,夾屋質素低劣、管理不良、房屋資助政策複雜化等,一直備受詬病,也引起受助對象收入過高、鼓勵市民盲目買樓等質疑,甚至被視為當年導致樓市崩潰的幫兇。

可以見到,現行及即將推出的資助房屋已有很多類別,包括公屋、居屋、青年旅舍、置安心等等,若再加上夾屋,可謂畫蛇添足,根本沒有必要。更何況,香港土地有限,當局撥地興建夾屋,必會減少居屋及公屋用地,到頭來,整體房屋供應沒有增加,反而攤薄基層市民的上樓及置業機會,隨時得不償失,弄巧反拙。

執政為民,回應民意固是應有之義,但必須指出的是,房屋既是市民安居之所,同時也具有投資性質,政府使用公帑資助市民置業,必須審慎釐定受助對象,以免好心做壞事。事實上,興建公屋及居屋,已經足以滿足基層及夾心市民的居住需要,對於那些不符居屋資格的市民,當局應做的是盡力促使樓市平穩發展,提升夾心階層在私人市場置業的機會,而不是將房屋資助範圍無限擴大,變相用納稅人的金錢資助他們投資。

總而言之,安居不等於置業,政府的責任是幫助市民安居,而不是幫助市民置業甚至投資。不管從哪方面看,香港都未有復建夾屋的必要,社會對此多有疑慮,當局必須三思而後行,千萬不要重蹈八萬五覆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