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醫生140病人安排檢驗
【本報訊】衞生署愛滋病專家昨首次披露,九四年至今共錄得二十宗醫護人員染愛滋病呈報個案,最新一宗為今年中跳樓輕生的東區醫院外科醫生黃浩卿。專家組昨會同世衞專家研究後,考慮到黃生前曾參與高風險的手術,決定破天荒進行「回顧調查」,醫院管理局今起聯絡一百四十名近兩年在東區醫院曾接受黃施手術的病人,安排自願驗愛滋及輔導。專家組將視乎首階段檢查結果,包括有否病人中招,才決定是否擴大追查範圍。
全球至今四宗傳病人
被問及一百四十名病人若發現「中招」後的賠償問題,醫管局昨迴避回應。該局質素及安全總監廖慶榮指,今日起以電話或郵件方式通知病人,預期三日內完成聯絡,若仍未成功聯絡病人則寄掛號信通知。當局設立熱線電話2996 2222供病人及市民查詢,截至昨午共有五十宗查詢。他說,該局有染病醫護人員的愛滋病毒樣本,可對照病毒基因確定病人是否由醫護人員傳染。他強調,該局並無該名醫生曾在公院治療愛滋病的紀錄。
專家組主席、港大公共衞生學院院長林大慶昨表示,自九四年成立至今,共接獲二十宗醫護人員染愛滋病個案,之前十九宗因醫護人員參與的醫療程序風險低,未有追查。但考慮到最新一宗個案獨特性及傳播風險相對高,決定回顧調查,首階段為一百四十名東院病人抽血驗愛滋及輔導,「按手術複雜及風險,參考外國,決定優先跟進過去兩年曾接受該醫生做手術的病人」。
專家組成員、衞生防護中心顧問醫生黃加慶表示,二十宗個案涉及醫生、護士、牙科及輔助醫療人員。醫管局外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莫碧添解釋,據美國醫療護理流行病學學會(SHEA)前年頒布的指引來篩選一百四十名病人。指引將治療程序分三類,首類近乎「零風險」,例如只曾為病人抽血等;次類屬較低風險,包括照胃鏡、切除痔瘡及微創手術;最後一類較高風險,涵蓋大部分剖腹手術及易意外刺傷手指的程序,例如骨科手術接觸病人斷骨、心胸外科手術以鋼線箍緊胸骨、盆腔手術等。該一百四十人均曾接受第三類手術,但不包括婦產科、兒科、神經外科、眼科及耳鼻喉科手術。莫強調,醫管局並無任何該染病醫生做手術時刺傷的紀錄。
世衞愛滋病病毒區域合作中心總監Julian Gold說︰「全球至今,共有四宗醫護人員染愛滋後傳給病人,涉及九名病人。」他參與多個國家的回顧調查,指英美共三萬宗個案中,都沒有病人中招。他認為,在本港接受染愛滋醫生施手術而傳染的風險接近零,市民毋須過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