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保一族:鱻

  • 【記者林璐菁報道】日本核事故令港人擔心日本海產的安全問題,加上不少內地進口魚被驗出含有害化學物質,令港人對進口魚信心大減。有團體與本港后海灣養魚戶合作,以天然飼料養魚,讓植物在魚塘邊生長,令水鳥於乾塘時可以進食塘中細魚或蝦,除為市民提供優質的生態魚外,更保育了魚塘周邊的生態環境,令漁民、市民及野生動物同可受惠。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六年展開「綠魚兒計劃」,邀請后海灣養魚戶合作,採用較環保的方法養魚。參加計劃的養魚戶需以未經化學處理或非基因改造的飼料養魚,亦不能落藥治魚病,只能以減少養魚密度來減低魚兒患病機會。

    抽走塘水 陽光殺菌

    計劃亦要求養魚戶於每年賣完魚獲後抽走塘水,利用太陽的紫外光殺死塘底細菌,同時又可清走塘底魚兒排泄物所造成的過多有機養分,確保新一批魚兒在較佳環境下成長。水鳥則能在魚塘水位降低時,於淺水吃到塘中的細魚及蝦。

    WWF香港分會保護區主任劉兆強表示,養魚戶飼養烏頭、草鯇及大頭魚為主,該會則提供非基因改造黃豆製成的豆腐渣及有機黃豆粉用作餵飼烏頭,並於塘邊種植毛草用作餵草鯇,「大頭(魚)就咩都食,仲幫手食埋啲排泄物,可減少塘內積存的有機養分。」

    塘邊粟米 研作飼料

    該會同時嘗試於魚塘附近種粟米,並研究將粟米莖磨粉作飼料,以取代較昂貴的有機黃豆粉:「如果成功嘅話,最理想就係搵埋本地農民合作,佢哋賣完粟米後就將粟米莖賣或送畀本地漁民,咁就可以大大減低生態魚嘅成本。」

    WWF除提供免費飼料外,亦給予養魚戶魚塘管理費及捕魚費用,並為他們提供免費化驗,保證生態魚的質素及安全。劉兆強強調:「希望呢個計劃喺保育環境嘅同時,亦幫漁民搵到可見嘅出路同利潤,令養魚業繼續發展落去。」

    計劃要求養魚戶不能用藥治魚病,只能減低養魚密度減少魚患病的機會。

    WWF除提供免費飼料及化驗外,亦給予養魚戶魚塘管理費及捕魚費用。

    WWF正研究將粟米莖磨成粉作飼料,以取代有機黃豆粉,減低飼料成本。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