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小氣候:醫療優勢產業先見其害

政情:小氣候:醫療優勢產業先見其害

「去年,我接納經濟機遇委員會建議,推動六項優勢產業發展,包括醫療、環保、檢測及認證、教育、創新科技和文化及創意產業。政府提出的具體措施經已落實。」

上述一段文字,是煲呔曾上月在施政報告中特闢一節,交代他力推的六項優勢產業進展。依據煲呔曾的說法,特區政府推動六項優勢產業,再不是紙上談兵,已經昂然上路。可惜,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煲呔曾的真兄弟財爺鬍鬚曾,昨日在立法會書面答覆議員有關六項優勢產業對經濟及就業的直接貢獻數據,竟然變身人肉錄音機,一味重複○八年的有關數據。唉,真是一年容易,去年十月的一份施政報告,煲呔曾首次提及六項優勢產業,他當時引用私營企業在六項優勢產業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約為百分之七至八,僱用約三十五萬人,佔總就業人口約百分之十,更聲言只要政府在政策上適當扶持,解決業界面臨的發展障礙,六項優勢產業會踏上新台階,推動香港走向知識型經濟。

正是言猶在耳,如果由經濟機遇委員會去年初提出建議起計算,特區政府推動六項優勢產業在港發展快兩年了,竟然至今仍然無法量化成果,鬍鬚曾聲言要到明年初才可以公布○九年的有關數據。既然相關的部門都未能掌握六大優勢產業發展的數據,煲呔曾上月在施政報告提及的「政府提出的具體措施經已逐步落實」,依據甚麼數字而說?到底是有關部門尚未掌握相關數據,抑或數字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微不足道,在統計學上屬於沒有意義的數字,特區政府被迫採取拖字訣,到明年初才公布,希望累積多一點時間,讓數字好看一點呢?

根據鬍鬚曾昨日提供的○八年數字,六項優勢產業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約百分之八,佔總就業人數一成一,對比煲呔曾在去年施政報告的兩個數字,只略為具體一些。客觀事實是本港由○九年下半年起,已逐步擺脫金融海嘯的困擾,走出經濟衰退,本地生產總值錄得強勁反彈的正增長,就算六項優勢產業沒有特區政府的具體措施逐步落實,隨着本港經濟重拾正軌,六項優勢產業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也必然有所增長。特區政府至今交不出推動六項優勢產業兩年以來的首張成績表,難免讓人質疑講多做少,推動六項優勢產業流於吹水。

事實上,特區政府鼓吹發展六項優勢產業以來,個別優勢產業的發展,已讓港人未蒙其利,先見其害。其中的醫療產業,隨着私營醫療體系大展拳腳,建立香港作為區域醫療中心,吸引內地及東南亞地區的富豪來港醫療旅遊,公營醫療的資深醫護人員不斷流向私營體系,公院的醫療服務水準下降,還有接班問題相繼浮現。所謂六項優勢產業,市民先付出昂貴的發展成本。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