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民調:政府扶貧責任卸商界
施政報告試圖回應多項民生訴求,卻遭團體直斥相關措施力度不足,蜻蜓點水,更形容扶貧政策是豆腐渣工程。對於政府推出「關愛基金」幫助包括「多無人士」的「綜援漏網之魚」,有關注綜援組織質疑有關計劃成效,又批評政府本末倒置及欠承擔,將扶貧責任推卸商界。
生果金拒撤限唔湯唔水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形容,施政報告的扶貧政策是豆腐渣工程,各項扶貧措施零零碎碎,政策影響規模與百多萬貧窮人口不成比例。他又稱,通脹嚴重令基層百上加斤,但施政報告並沒提出紓緩高通脹的措施,斥政府漠視基層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苦況。至於青年就業政策方面,何直指是杯水車薪,並力數政府以往提出不少基建項目已不了了之,並無達到當初創造就業的目標。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則批評施政報告力度不足,始終沒有結構性政策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又斥施政報告漠視民意,拒絕全面撤銷生果金離港限制,只肯縮短留港日數,對長居內地長者幫助不大,「又係唔湯唔水,內地退休長者喺香港無住所,留港六十日你叫佢哋住邊?」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成立「關愛基金」,以幫助綜援安全網及扶貧措施以外的「漏網之魚」,李大成指成效存疑,計劃未有具體內容,存在很多疑問,例如政府如何號召商界捐錢,如何設立申請門檻、慈善團體捐款會否因此被吸走等。
李又批評政府應擔當主動角色解決扶貧問題,但現時卻將責任推卸商界,是本末倒置。他質疑,政府在以往的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案,一直指無辦法幫助「多無人士」,但現在又說成立基金可照顧「漏網之魚」,是「前後矛盾及夾硬嚟」。他稱最簡單及直接方法是從公屋輪候冊中找出「多無人士」提供協助,只是政府一直諸多藉口,「唔想做」。
先租後買多隱憂
羅先生(財務策劃)
「先租後買計劃存在不少變數及要冒險,未來數年樓價可能持續上升,市民始終不能置業。」
陳小姐(保險)
「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力度不足,短期內難紓緩樓價不斷攀升的現象,先租後買計劃亦存在很多隱憂。」
陳先生(銷售)
「政府有心幫助基層不用搞太多花招,倣效澳門政府對低收入人士派錢,已經是很好的及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