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大地:兩岸關係可「先軍後政」
推動兩岸關係,北京和馬英九政府有一個共識,就是先經濟後政治,先民間後官方。自然,馬英九政府要比大陸方面保守,基本上北京是不怕快,而馬英九在這一個任期基本上不和大陸涉及政治對話。至於兩岸軍事關係,他也認同「先政後軍」,等政治對話開始之後,再談軍事關係。不過,筆者認為,「先軍後政」可能是更好的路線圖。
國民黨怕得失美國
也就是說,在搞掂ECFA之後,先談軍事互信機制,可能比談政治問題更易辦一點。從國民黨中央政策會近期發表的文章看,也可說明這一點。其實,國民黨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已有相當研究,他們也描繪了一個路線圖。他們的路線圖分為三個階段,在近程階段,目的在於增進雙方了解,積累善意與互信。工作重點是設置台海安全對話機制,參與人員可民間智庫人員先行,再逐步納入雙方現役軍事人員。
在中程階段,就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協商,謀求共識,如海上人道救援事宜;共同打擊海上犯罪;設立兩岸政軍熱線;就海峽軍機軍艦海峽行為準則達成共識,防止雙方因誤判釀成軍事衝突;建立緊急安全程式,以衝突管理與危機管理為核心概念,建構侵入對方海、空域與發生誤擊或擦撞事件的標準處理程式;在台海中線附近特定區域內,劃設軍機禁航區或限航區或軍事緩衝區;撤除導彈等針對性武器系統之部署。
至於遠程階段,目標在於鞏固既有協商成果,最終雙方簽署和平協議,解除敵對狀態,向國際宣告兩岸新時代的來臨。
不過,從該篇文章可見,國民黨對於建構軍事互信機制顧慮重重。首先,怕得失了美國。台灣非常在乎美方的反應,並不希望引發其「台北過度傾向北京」的疑慮。因此美國有人認為,美國在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的過程中不能缺席,應扮演一定角色,而這北京未必同意。
其次,台灣怕北京藉軍事互信機制要求美國較少以至停止對台軍售。他們指出,北京國台辦主任王毅去年訪美,在與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等晤談時,曾表示若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美國應拒絕售台F16C/D型戰機。但是,台灣非常看重對美軍購以及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稱這是確保國防安全的重要基石,也具備高度政治象徵意義。
先談軍事互信機制
不過,筆者認為,兩岸在建構軍事互信機制方面遇到的難題,比起政治商談的難題還是要小,而台灣得到的好處則更大。對於政治商談,台灣怕得到的結果就是終極統一,而「一中」問題則始終繞不過去。但是,軍事互信的建立,台灣得到的是不用買武器也能得到的安全。這從他們的路線圖可見。當然,這個互信機制要可靠,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國際監督。既如此,何樂不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