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施政混亂惹抗爭 青年怨氣瀕爆煲

在《少年中國說》中,梁啟超將國家的未來寄託在少年身上:「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在今日的香港,少年人是否如朝陽不得而知,人們只看到許多青少年有滿腹的牢騷、滿腔的怨氣,使人不能不對香港的未來感到憂慮。

一項調查顯示,「八十後」年輕人對港府施政表現的不滿比率高達五成八,遠遠高於整體數字,而且比去年上升八個百分點。此外,八成半八十後受訪者不滿特首處理貧窮及失業問題,逾七成認為港府政策不公義。

負責調查的機構分析,近年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加上置業困難,令他們對前景感到失望。回想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本港經濟雖然尚未騰飛,但當時的年輕人不愁出路,只要肯努力,人人都有出頭機會,人人都有「向上流」的機會。

可惜流水落花春去也,如今港府施政無方,經濟轉型無策,不得不獨沽金融一味,導致產業構成日益單薄,整體經濟每況愈下。尤其是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港府進退失據,一時重彈四大支柱的舊調,一時又提出六大產業,卻往往是說多過做,始終無法指出一個清晰的發展路向。

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一代的出路愈來愈窄,發展機會渺茫,完全看不到向上爬的階梯。難怪調查顯示,對香港生活感到不滿的八十後由去年的一成四暴增至近四成。

八十後的怨氣不僅僅來自對生活的不滿,更多的是對港府施政的不滿。隨着時代演變,年輕人對公共政策的參與意識愈來愈高,但港府的施政模式卻沒有與時並進。人們可以看到,近年港府推出的許多政策,往往是官員們閉門造車的產物,諸如古蹟保育、拆遷菜園村等決策,莫不引起社會激烈反彈,甚至鬧出高官逆民意而行,企圖對長者生果金橫加設限的風波,難怪不少青少年認為港府經常假諮詢。

可笑的是,官員們無心聆聽民意,卻熱衷於表演諮詢騷。譬如在高鐵風波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為了「與年輕人溝通」,煞有介事地舉辦網上直播論壇,又在社交網站開設留言板,但只運作了三小時,被抨「假諮詢、真做騷」。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早前出席「青年高峰會議」,說是要與青年人對話,卻惹來「欽點」的質疑,慘遭失業青年掟鞋洩憤。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愈來愈多年輕人對現狀不滿,愈來愈多年輕人走上街頭抗爭,已為當局敲響警鐘。香港日漸邊緣化,年輕人感到無奈及沮喪,如果港府再不設法疏導民怨,只會迫使更多的年輕人採取更頻密及更激進的抗爭方式,不但對社會和諧有害無益,甚至可能造成社會動亂。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港府振興經濟不力,令年輕人看不到前途和方向;施政閉門造車,令年輕人欠缺參與機會,對香港漸生疏離感。如果連年輕人也感到失望,香港還有甚麼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