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穩定樓市為做騷 惹民怨自招苦果

本港樓價飆升不已,住宅樓價去年急漲逾兩成,社會上「無殼蝸牛」的怨氣日增。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中提出包括調高豪宅印花稅、活化居屋第二市場等四項穩定樓市措施。不過,輿論普遍認為「曾四招」力度不足,根本無法對症下藥遏止炒風。「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一半受訪者批評有關措施作用有限,近三成人認為完全無效用,只有百分之八市民對四項措施表示贊同。港府這一輪穩定樓市的行動,不過是另一場應付民意壓力的政治騷而已。

只要看看港府穩定樓市四招出台前後,新樓盤及賣地價格不跌反升,就知道有關措施不僅隔靴搔癢,更不啻摑了曾俊華一記耳光,難怪上述民調顯示,三成七受訪者指四招難阻炒家投機意欲,三成二則認為措施力度不足。就以增加二千萬元以上樓宇買賣的印花稅率為例,對於有能力購買豪宅的投資者而言,印花稅增加的成本可說是九牛一毛,況且如果樓價持續上升,更可能抵銷印花稅增加的成本。不少市民甚至擔心增加豪宅印花稅,將迫使炒家轉戰中價樓市場,到頭來弄巧反拙,小市民置業將更加困難。

另一方面,雖然當局宣布在勾地表內指定數幅市區住宅用地,如未被成功勾出,政府會在未來兩年因應情況安排公開拍賣或招標,但正如學者指出,由賣地至起樓往往需時三至五年,有關措施遠水難救近火。至於加快市區重建,本來不失為增加住宅供應的其中一種辦法,不過上述民調顯示,多達三成四市民批評市建局只集中發展具商業價值的項目,兩成半人認為未能分清重建緩急。事實上,目前市建局項目中二百萬元以下的「上車盤」可謂絕無僅有,也就是說,如果市建局重建的優次緩急不變,靠市區重建協助有需要市民「上車」,實無異於緣木求魚。

眾所周知,樓市瘋漲,歸根究柢還是市場求過於供的問題。差餉物業估價署最近公布的數字顯示,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僅七千多伙,創歷史新低,面積約一千平方呎以下中小型住宅的空置率則由○八年的百分之四點六減至去年的百分之三點八。「曾四招」對增加住宅供應量幫助不大,可以說是姿態重於實際,目的只是營造一個假象,當局其實對樓市升溫「高度關注」罷了。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住宅樓宇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四成七接受「東方報業民意調查」訪問的市民認為,當局應增建居屋、公屋和夾屋以穩定樓價;兩成九人呼籲政府重新檢討房屋政策。我們認為,港府推出的四招穩定樓市措施流於「出口術」,固然不足為訓,但樓市是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牽一髮而動全身,保持樓市平穩至關重要,更何況當年「八萬五」殷鑑不遠,港府切忌病急亂投醫。

古人說︰「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老百姓連安居樂業的卑微願望尚且遙不可及,民怨日積月累,最終必定會威脅政府的管治。上述民調顯示,超過四成受訪市民認為高樓價問題困擾本港,曾俊華和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須負最大責任,可說是對政府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