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小恩小惠難紓困 劣評如潮豈無因

政府推出一百六十八億元派糖措施,本是為了博取掌聲,紓減七一遊行前的民怨。豈料措施甫一推出,不但得不到預期中的效果,反而激起輿論猛烈抨擊,有學者批評派糖措施毫無新意,根本無法救市;有議員認為措施力度不足,無法阻止失業率上升;有基層市民反映措施考慮不周,自己「一毫子都受惠唔到」;有中產人士則指出,政府只是將預算案的措施「一餐飯分開兩餐食」,實際作用不大。

政府派糖派出民怨,本是值得同情的一件事,但事實擺在眼前,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特區政府施政一塌糊塗,應對金融海嘯進退失據,鬧出派糖添民怨的笑話,亦是理所當然之事。這已不是第一次了,相信也不是最後一次。

事實上,綜觀整份派糖措施,可說是瑣碎皮毛、雜亂無章。從中,人們既看不到政府對抗逆境的決心,亦看不到經濟發展的前路。例如,目前中小企的最大難題在於銀行放貸過於謹慎,但政府不去設法扭轉局面,僅將中小企特別信貸保證計劃的擔保額由七成提高至八成。有中小企表示,政府無考慮以額外措施改善貸款安排,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此外,政府宣布寬免全港商業登記費一年,表面上是雨露均霑,但事實上,在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不少企業已在倒閉邊緣苦苦掙扎,政府不從大局入手,設法振興經濟,而只是為他們提供登記費寬免,連杯水車薪都不如。

撐企業言過其實,振經濟藥石亂投。人們不禁要問:到底香港經濟何去何從,如何走出當前逆境?只可惜,在今次派糖措施中,人們依然找不到答案,至於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形容措施「為復甦鋪路」,更加令人一頭霧水。在此情況下,香港前路依舊茫茫,人心依舊虛怯,所謂的派糖措施,也就淪為曇花一現,短暫效應過後,整體經濟勢將繼續沉淪,市民對這些措施投下不信任票,實在不足為怪。

更荒謬的是,政府的派糖措施名曰「紓困」,聲稱「適時有效」,但送到市民手上的,卻只是一些聊勝於無的小恩小惠,更加無法惠及所有有需要的市民。本報昨日報道一名自力更生的低收入人士,便坦言對派糖措施非常失望;有市民憤言,派糖措施偏幫綜援戶,對在職貧窮人士幫助不大,變相鼓勵市民領取綜援。

對此,曾俊華顯得不以為然,前日被問到如何幫助無交稅、無公屋、無綜援的「三無」人士時,曾俊華竟反問記者:「你有沒有好提議?」令在場記者大感愕然──既然紓困方案要由記者提出,市民何須以高薪聘請這些高官?

其實,方法不是沒有,例如輿論多次要求政府效法澳門派錢,或學台灣派發消費券,都不失為人人受惠的好辦法,只是政府一直堅拒採用。曾俊華昨日就此作出一番辯解,指假如政府向七百萬市民每人派發一萬元,當中可能有一百萬人、甚至一半人不應該得到。

曾俊華的解釋似是而非,他口中的「不應派錢的人」,意指富裕階層及高收入中產。必須指出的是,高收入人士既然一向都有交稅義務,理應享有獲派錢的同等權利。如果他們認為這筆錢沒有需要的話,大可拒絕領取,或者捐給慈善機構。更何況,錢由富裕階層手上花出,同樣可以刺激消費,惠及基層民眾。

澳門及台灣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派錢還是消費券,皆可振奮民心、刺激消費。香港政府放着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不用,反而捨易求難,以迂迴方式派糖,甚至想出向強積金注資的「驚天妙計」,簡直不可理喻!

政府基於政治目的派糖,本已立心不正,再加上派糖措施瑣碎凌亂、毫無章法,無法發揮最大紓困效益,令不少基層民眾成為漏網之魚,最終招來劣評如潮,豈是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