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要刷牙?刷牙是每日個人衞生的指定動作,主要針對清潔進食後,牙齒咀嚼食物而留下的食物殘渣,當渣滓留在口腔過久,形成的牙垢膜便會孳生細菌分泌毒素,刺激牙齦出血,長時間甚至出現牙肉、牙床骨萎縮!許多人都忽視刷牙重要性,以為求其刷兩下便足夠,醫生指出全面的口腔清潔有助預防牙周病,究竟怎樣才算足夠?

日常飲食容易令食物殘渣積聚在牙縫間,刷牙時要留意是否徹底清潔所有位置,切勿求其!

未能整齊長出的智慧齒通常難以清潔,使用單頭設計牙刷有效集中處理該位置。

輕力用軟毛牙刷呈45度按摩牙齦,能夠清除周邊積聚的細菌,保持口腔衞生。

高糖分的食物不但會引致蛀牙,更會刺激口腔細菌孳生。

口腔知識無改善 牙患偏高

有研究報告指出,香港牙周病發病率偏高,於35至44歲,及65至74歲的群組中,逾90%人有牙齦出血問題,當中近20%人患有牙周炎,更重要的是,數據與10年前相若,反映港人口腔健康意識並無大改善!牙周病的源由,主要是因為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垢膜細菌叢生,長久以後引致發炎,香港牙醫學會會長梁世民醫生說:「牙周病屬於非常普遍的牙患,主要由於牙齒表面的牙垢膜及牙石積聚太多,令牙垢膜裏的細菌分泌毒素,刺激牙齦、牙周膜和牙骨,造成牙齦紅腫發炎、牙肉出血和含膿,嚴重者會有牙肉及牙骨萎縮,裸露的牙根會令牙齒失去支撐,出現鬆動移位,甚至脫落的情況。」

善用潔齒工具 徹底清潔

食物是主要導致細菌積聚的原因,當我們進食時用牙齒咀嚼食物,食物殘渣很容易積聚在牙齒隙縫之間,如果牙齒及周邊沒有徹底清潔,牙齦邊緣及牙齒鄰面會長期積聚牙垢膜,繼而被口水鈣化,形成牙石,梁醫生續說:「一般人刷牙多數是清潔牙齒咀嚼面為主,但牙垢膜通常積聚在牙齒與牙肉之間,而非只布滿在牙齒表面,所以刷牙時應用牙刷呈45度輕輕按摩牙肉周邊。此外,基於牙垢膜容易積聚在表面及隱藏的牙縫間,單用牙刷並未能夠清潔乾淨,需要配合使用牙線或牙縫刷,才可以加強清除牙齒外側、內側、兩齒中間鄰面的污垢。」

牙石可以透過牙縫刷清潔嗎?梁醫生表示初期的牙垢膜及食物渣滓可以自行清理,他說:「牙垢膜初時容易用牙線或牙縫刷清潔,但當牙垢膜鈣化後會變硬,形成牙石,需要洗牙才能夠徹底清除。洗牙可以幫助人們清除牙齒形成的牙石,能直接減低患牙周病的風險,一般建議每年應最少洗牙一次;部分病人如牙齒不齊或曾患牙周病,宜每半年一次。」

刷牙欠佳 後果嚴重

為了加強預防效果,不少人會選擇特別配方的牙膏和漱口水對抗牙周病,梁醫生認為重點應放在刷牙習慣上,「市民普遍存有錯誤觀念,以為使用漱口水有助抑制牙垢膜形成,但其實漱口水只屬輔助性質,確實的效用亦不如想像般強,通常是心理上令人覺得乾淨一點。相反,個人刷牙習慣及手勢才是應注意的地方!某些人刷牙求其貪快,通常未能完全清潔口腔全部位置,特別是內側『死角位』或智慧齒周邊!」

緊記刷牙時的次序,由上至下,左至右,先外側後內側,過程不應少於3分鐘,確保所有牙齒都被清潔;而有見一般人的智慧齒都未能正常長出,可能呈傾斜或橫向狀,增加清潔難度;牙醫建議患者拔掉阻生的智慧齒,有效防止出現蛀牙和牙肉發炎,或者使用單頭牙刷,重點清潔該位置。

此外,除了刷牙「求其」的人會容易患上牙周病外,原來吸煙及患有糖尿病人士皆屬高危一族,梁醫生說:「吸煙人士比一般人患上牙周病的風險高出5至10倍,煙草中多種成分包括尼古丁,會使牙肉及牙床骨的微血管收縮,降低牙齦周邊的血流量,令牙齦一旦紅腫發炎,康復速度較平常人慢;再者牙齦發炎徵狀不明顯,吸煙人士往往會等到牙齒動搖或牙齦萎縮才發現問題,後果嚴重;另外糖尿病人士的傷口愈合情況較慢,需分外注重口腔清潔護理。」

文:Mary K

攝:Homan、資料圖片

鳴謝:香港牙醫學會會長梁世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