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容易先入為主,一旦建立了壞形象,它就永遠都是壞的。而膽固醇就是如此,它彷彿永遠都是一位「奸角」,大家都不希望它存在於身體裏。但營養師指出,膽固醇其實有好壞之分,壞的固然對心血管等有害,但好的膽固醇卻有助保護器官和血管。因此大家應該中肯地評價膽固醇,讓它擺脫「永遠榮譽奸角」的悲哀。

好壞兩面睇

要正確評價膽固醇,當然要先知道它其實是甚麼來。註冊營養師何智衡表示,膽固醇是一種脂肪合成物,只可在動物或其製成品中找到。而高脂肪的食物未必一定含高膽固醇,不過進食高脂肪的食物會令血脂增加,從而讓身體有更多原料來製造膽固醇。至於所謂膽固醇的好與壞,何智衡解釋:「血液中的膽固醇主要可分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LDL-cholesterol)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HDL-cholesterol)兩種。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結合進入血管,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速度,大大增加患上冠心病的機會,因此被稱為有害的膽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與膽固醇結合後,則有助減少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上,具有保護作用,減低患上冠心病的機會,因此被稱為有益的膽固醇。」

脂肪分三類

膽固醇既然是脂肪的一種,那脂肪又是甚麼來呢?何智衡表示,脂肪是由不同的脂肪酸組成,而隨着各種脂肪酸成分或比例的不同,可以令脂肪對血膽固醇及身體有不同的影響。總括而言,脂肪可以分成以下三類:(一)飽和脂肪:會令血液的壞膽固醇含量增加,直接增加患上心臟病的機會。從食物吸收的飽和脂肪主要來自動物,包括肥肉、動物皮層、動物油如牛油及豬油、雪糕和芝士等。除此之外,有些植物油也會含有高成分的飽和脂肪,如椰油和棕櫚油。(二)多元不飽和脂肪:能降低血液的總膽固醇含量,包括有益與有害的膽固醇。食物中的主要來源是魚油和大部分植物油如粟米油、黃豆油和葵花籽油。(三)單元不飽和脂肪: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並留下好膽固醇,對血管有正面的影響。食物中的主要來源有橄欖油、芥花籽油和花生油。

偏高未必有先兆

除此以外,我們的身體其實還需要膽固醇來製造細胞壁、賀爾蒙和膽汁。而體內的膽固醇有三分之二皆由肝臟製造,只有三分之一從食物中吸收。按照身體的調節機制,如進食吸收得太少膽固醇,身體也會自行製造多些膽固醇來應付每天身體所需。由此可見,身體每天是需要一定分量的脂肪和膽固醇,但同時吸收過多的話則會積聚在血管壁上,令血管硬化及收窄,增加血管栓塞、中風及冠心病的機會。因此需要好好平衡,不能各走極端。

最後,何智衡提醒:「膽固醇偏高未必有實際先兆或警號,而且與體形肥瘦關係未必成正比。因為膽固醇含量偏高也可以是家族遺傳的,要直到心血管出現問題後才容易被發現。因此大家應定期驗血作基本年檢。而較為穩妥的做法,仍然是平日較少進食高脂肪、肥膩的食物,多攝取纖維素如蔬果和麥皮等食物,幫助減少食物上所吸收的部分膽固醇和脂肪。」

鳴謝:註冊營養師何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