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簡單經濟理論是供應上升價格下跌,這能否應用於本港住宅樓價?答案是不一定,因為供應量增加尚有地區性因素,而本港住宅樓市,正是以地區因素先行。

以新界大埔白石角為例,早前招標結果,樓面地價創出每呎3,300元的新低,計及建築成本及發展商合理利潤,落成後項目每呎售價估計約7,000元,而現時同區新盤開售價每呎仍維持於11,000至12,000元之間,是否不合理?那關乎地價與同區供應的關係。

首先就同區供應而言,白石角將有8幅中低密度地皮推出,因此發展商對該區的未來供應存在憂慮;另由於建築成本不斷上漲,對發展商的發展成本同樣有重大影響,因此投標出價將更為審慎。

新界地皮料續受壓

惟發展商低價投得土地,並不代表會以低價出售單位,發展商會以市場環境去定價,如果市況下滑而發展商又有資金需求,是會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單位,如當年小西灣一個私人屋苑,地皮拍賣時創本港歷史高位,但首批開售時則以低於成本價格出售。

至於市區地皮則經常以高價或市場預期上限成交,亦是地域因素使然。市區發展成熟,可供出售的土地少之又少,主要靠舊區重建及極少數蚊型地。

隨着新市鎮急速發展,交通網絡日益完善,市區與新界地域因素的差距已逐步收窄,然而仍存在一段距離,因此筆者估計,同區供應量對地價及樓價的影響將逐步提升,參考政府的賣地表,相信新界區地皮將仍會受到不小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