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 淡馬錫揸重工行等內銀股,但一般散戶不宜作為參考。(資料圖片)

    大市衝上23,500點之後,唔上唔落,尋日終於借美股回吐,狠狠懲戒好友,恒指跌365點,收報23,176點,主板成交升至640億元。50隻藍籌中,得百麗(01880)、蒙牛(02319)、昆能(00135)及中遠太平洋(01199)錄得升幅,大市下跌股份1,012隻,比上升股份多2.6倍,跌得相當全面。

    太陽日誌 2014/7/10

    大行預測工行業績(人民幣)

    跌市下,三隻掛牌新股反而表現唔錯,綠葉製藥(02186)收6.7元,比招股價5.92元高13.2%;天鴿互動(01980)收5.72元,較招股價5.28元高8.3%;由利豐(00494)以一送一介紹形式上市的利標(00787),即市高低位2.21及1.75元,收1.8元,以利豐除淨前後股價由11.66元碌落尋日10.1元計,乜都唔理的小股民,暫時都唔見有乜輸蝕。

    新加坡政府主權基金淡馬錫(Temasek),公布截至三月底止年度的成績表,組合增長3.72%,表現普普通通,有人歸咎於淡馬錫重倉押注內銀,而內銀表現又唔爭氣,所以拖累表現。

    淡馬錫重倉有理

    老實講,習慣睇魚缸日日大起大跌的股民,或者好難理解一個規模達1.39萬億港元市值的基金,要爭取高回報,並非想像中咁容易,一來基金size大成咁,就算有個別投資跑出,但要同其他大部分平平穩穩的投資項目一齊計數,最終溝到淡晒。而且大型主權基金有時根本唔會考慮市值太細的公司,浪費人力物力。

    今次報表,淡馬錫披露年內加注工行(01398),持股量去到H股的8.9%,此外也是建行(00939)、中行(03988)的主要投資者,令整體在中國投資比重,由一年前的23%升至25%,僅次於新加坡本土的31%。

    揸咁多,是因為淡馬錫睇好內銀?其實又唔可以咁講,只不過不論從亞洲區外交角度,抑或價值投資取態,淡馬錫都無理由唔買內銀股。以尋日收市價計,工、建、中三行,市值在全球上市企業排行榜位列19、31及60,亦係頭60位之中估值最平嘅股票,預期市盈率分別係5、4.5及4.4倍,只要有8至10%增長,加埋6至7厘股息回報,以一間手上銀彈過萬億搵嘢嚟買的基金來說,實在無乜理由唔揀內銀股。當然,要刀仔鋸大樹,或者諗住炒股票博首期的小股民,內銀股肯定唔係你杯茶。

    淪為賭國策工具

    自一○年開始,內銀股由增長股變成周期股,主要係畀炒家用嚟賭國策轉角,舉例好似去年底,內銀股股價陰陰落,一來投資者驚今年第二季私企債進入違約高峰期,二來銀行為搶生意,以高息推理財產品可能損害息差。直到三月中,內地樓市見頂,阿爺默許之下,部分地方政府當限購令無到,人行也開始出手推定向降準,全國性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之日似不遠矣,氣氛使然下,內銀股又炒番轉頭。

    過去四年工行股價高低位分別為3.46至6.93元,主要則在4至6元之間上落,現價4.95元,回到上落區的中游水平。依家市場擔心利率市場化殺到埋身,銀監要求銀行將表外信貸回歸表內,加上明年初又係信託貸款到期高峰,樓市下滑銀行呆壞帳可能進入上升周期,未來兩季,內銀面對的不利消息唔少。單靠平,夠唔夠支持入市?筆者唔係淡馬錫,興趣唔大,掉番轉頭諗,如果內銀好世界,其他中資股隨時升得仲多。

    史提芬

    查詢股票編號
    租/售 租   售
    樓盤由squarefoot.com.h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