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適齡中一新生持續減少,面臨縮班殺校危機的學校防火防盜防搶生,有學校派老師在校門外「把風」,發現懷疑是他區教師派來「撬學生」的,即上前了解情況;更有學校設立通報機制,當發現他區學校來搶生,即透過手機提醒鄰近學校留心。本報記者前往高危的觀塘區了解,也被誤當搶學生而盤問一番,如臨大敵的程度可想而知。

    這一幕似曾相識。早前北大清華搶奪尖子生,也是施盡渾身解數,不但在街上拉扯,還發展到網上互罵,北大指清華挨個給考生打電話,稱北大不會滿足他們的專業志願;清華則回敬北大用錢收買學生。當然,同樣是搶奪學生,北大清華是錦上添花,本港中學則是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說是雪中送炭並不為過。「敵校」對陣搶人,不期然令人想到地產經紀在街上兜客,追人追到出馬路、同行大打出手已見慣見熟,早前網傳大埔經紀跪求客人落單達兩分鐘,才真正讓人慨嘆搵食艱難。還望為人師表者別淪落至此,否則就有辱斯文,貽笑大方了。

    談到生源減少,有一個怪現象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收生不足的同時,教師數目未見大幅度減少,按理說,師生比例縮小,教學資源應更集中,學生語文水平應有所提升才是,惟事實剛好相反,本地大學畢業生中不成英不就,早就為僱主所詬病。連「英中」也有三分之一未能達標,這到底是為甚麼?

    陸智豪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