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論點
  • 中國三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升幅,與二月持平在百分之一點四水平,按月計卻由二月的上升百分之一點二,轉為跌百分之零點五,表現為一年來最差,首季累計通脹率百分之一點二,亦是○九年以來的新低,反映通縮陰霾揮之不去。

    至於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跌幅雖自去年七月來首次收窄,但已連續三十七個月出現負增長,市場需求未見起色,寬鬆貨幣政策勢成今年的「新常態」。

    一直強調經濟發展核心是質量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期間對經濟增長的表態出現微妙改變,不但未如去年強調經濟較官方預定的目標高一點低一點都可以接受,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甚至提出「要發揚四川抗震精神,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言談之間似乎透露出,中央雖接受經濟發展進入中高速發展的新常態,但同時也有底線思維,將全力避免衰退與通縮。

    三月份CPI與二月持平,表現略勝於市場預期,主要因生豬價格止跌,以及成品油價上調,推動車用燃料價格等非食品價格上升。但通脹已連續三個月處於百分之一點五以下,反映經濟疲弱導致居民的消費意欲低迷。至於反映上游成本的PPI,跌幅雖在八個月來首度收窄,但仍達到百分之四點六的逾五年來次低水平,並是連續三十七個月負增長,在三十個主要工業環節中,有二十四個錄得價格下降,可見總體需求不足,內地工業仍深受產能過剩問題困擾,經濟短期恐難扭轉劣勢。

    中國三月份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雖重回擴張水平,但其季節性反彈力度弱於歷史平均,其中新訂單指數按月回落零點二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也雙雙下滑逾一個百分點,陷於萎縮,整體製造業表現仍令人憂心。市場普遍相信下周三公布的首季經濟數據將差強人意,經濟增速或「保七」無望。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央穩增長的力度已顯著加強,年初至今已經作出一次降準和一次減息,樓市政策也要改弦易轍,由調控轉為催谷。目前通縮威脅不減,相信匯率、貨幣政策寬鬆力度將會繼續加碼,有經濟學者指,下周三公布首季經濟數據當天,亦是新一輪新股抽資的高峰期,預計前後將成新一次降準的敏感期。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多數面臨通縮壓力,除市場熱盼的貨幣寬鬆,中國其實還有一個「獨門」工具,就是要素價格改革。能源、資源、服務方面的價格,目前大部分仍控制在政府手中,以往怕引發通脹,遲遲未敢放開,現在中央大可借此良機,推進價格改革,惟改革勢必涉及舊有利益格局的調整,也容易觸發民意的反彈,如何在當中取得平衡,是對北京當局的一大考驗。

    查詢股票編號
    租/售 租   售
    樓盤由squarefoot.com.h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