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吞併克里米亞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又將南奧塞梯納入囊中。普京愈戰愈勇,這與其頑強的個性有關,也與美國實力已無力回天密切相關。
早前普京神秘失蹤十天,西方媒體捕風捉影,要麼說他被推翻,要麼說他陷入女人窩,極盡妖魔化之能事,沒想到普京在這十天裏部署了一個大棋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南奧塞梯吞併。那些失職的西方情治機構,估計將捱本國領導人的板子。
一般人以為,烏克蘭危機之後,俄羅斯面對西方經濟制裁,早已不堪重負,尤其是國際油價大跌,俄國外匯收入銳減,普京再怎麼強都應知所進退。沒想到普京是一個如此果斷之人,要麼不做,要麼做絕,居然一鼓作氣,連打西方兩個措手不及。
普京想通過此舉警告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不要朝秦暮楚。俄羅斯視這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為自己的勢力範圍,這些國家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親俄國家,如中亞幾個國家;一部分已加入歐盟,如波羅的海三國;一部分正在倒向西方,如格魯吉亞、烏克蘭。普京在克里米亞和南奧塞梯連續出手,就是警告這些投向西方的國家,遠親不如近鄰,背離俄羅斯必將內亂甚至分裂,西方也不敢容納。
除了克里米亞和南奧塞梯,普京下一個目標很可能是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摩爾多瓦早前對加入西方陣營躍躍欲試,申請加入歐盟和北約,而俄軍則在當地陳兵上萬示威。如果摩爾多瓦不停手,普京很可能支持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獨立。對於烏克蘭、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這些國家,向東還是向西,是生與死的考驗。
進一步試探美國底線
俄羅斯吞併南奧塞梯其實也是進一步試探美國的底線。蘇聯垮台後,美國乘勢東進,將北約推進到俄羅斯家門口,但隨着反恐戰爭十年敗局和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國力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如今輪到俄羅斯戰略反攻,普京連番動作,可以試探美國對東歐國家的「保護」底線到底在何處?美國大兵會否真的為東歐人進行一場核戰?
在普京看來,美國目前處於霸權分崩離析的邊緣,內部政治惡鬥,奧巴馬軟弱無力,盟國紛紛離去,而中國則乘勢而起。俄羅斯此時對美國落井下石,可以加速美國的衰退。事實上,美國面對俄羅斯的一再挑釁,如果一再退縮和忍讓,那必將風光不再,霸權不再。
劉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