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日前頒布的本年度「第一號文件」,已連續十二年鎖定三農問題,不過今次突出強調轉基因及主糧生產問題,說明糧食安全已響起警鐘。
中國主糧以往分別只有水稻、小麥和玉米三種,今年將土豆列入第四大主糧,標誌着中國糧食生產出現問題,尤其小麥和玉米主產區華北平原,因為水污染及城市化,水資源極度缺乏,產量已是連年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產量較高而且抗旱力強的土豆成為主糧便是大勢所趨。
中國人口眾多,吃飯問題歷來關係到政權的存廢,很多朝代的覆沒都因為天災人禍引發大規模的農業歉收,饑民鬧事,流民四溢,百姓揭竿而起。中共依靠農民運動發家,對吃飯問題非常看重,過去十多年一號文件都聚焦於三農問題,便是一大例證,但問題十多年仍沒解決,也說明三農問題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
中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出,保證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自給率不低於百分之九十五,但事實上,二○一四年中國糧食自給率已經跌到百分之八十七,這還只是官方數據,真實的數字恐怕更低。去年一年中國進口穀物同比增長近三成四,創歷史新高,包含大豆在內的糧食進口突破九千萬噸,這幾乎相當於澳洲和法國在二○一二年糧食產量的總和。
百姓缺糧 天下大亂
更令人擔憂的是,國家花大力氣與資金建設的儲備糧,很多被碩鼠們偷盜一空,許多糧庫早就無糧可存了。河南、安徽、黑龍江等地先後爆出糧庫腐敗案,金額非常驚人。習近平曾經說,要將飯碗端在自己手中,現在的問題是能不能端得住、端得穩?
中國糧食愈來愈依靠國外進口,這是一個極大的隱患。今次烏克蘭危機,美國等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最致命的能源行業下手,全面打擊石油價格,使得俄羅斯盧布持續貶值,經濟一瀉千里,政局險象環生。這一幕雖然傷在俄羅斯身上,但對中國也有極大的警示意義,假如中國與日本、菲律賓發生衝突,西方國家對華的經濟制裁,很可能從禁運糧食入手,屆時十三億中國人無糧可食,恐怕不戰先潰了。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既是古訓,更是預見。 十三億中國人吃飯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儘管中國社會面臨諸多危機,如政治、經濟、信仰、領土等等,但在有飯吃的情況下,都可以解決,一旦老百姓沒有飯吃,天下必將大亂。
毛澤東當年外交之所以如此強硬,就是因為有「高築牆、深挖洞、廣積糧」的底氣,如今的中國日益國際化,國力也比以前更強大,但自身的軟肋與問題也日益突出,實際上是更虛弱,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都有巨大漏洞,稍有不慎便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