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已成公害。上級部門組織暗訪檢查,卻被下級部門暗算,檢查組還未抵埗,行蹤已被當地政府掌握,導致這種暗訪形同做騷。
三年一度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如火如荼地進行,全國近百個城市正在瘋狂備考,不少城市為了拿到這塊金字招牌,不惜絞盡腦汁,甚至奇招迭出。哈爾濱一執法局將前來該市暗訪檢查的十三人團隊照片一一編號,發送給執法隊員,並指示一旦發現這些暗訪成員,必須第一時間上報,以期「嚴防死守,杜絕丟分」。
這招盯人戰術,手段猶如一齣諜戰劇。哈爾濱當局不是將工夫用在如何創建文明,扭轉民族劣根性方面,而是將精力用於如何對付檢查,獲得一時的分數,令人搖頭嘆息。靠投機取巧手段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有何實際意義可言?對提高當地百姓的生活素質又有何助益?
中國人雖然富起來了,但文明水平愈來愈低,打架打到天上、丟臉丟到國外的事例不勝枚舉,隨地吐痰、任意插隊、攀花折柳、大聲喧嘩等陋習至今難改。諸如此類的民族劣根性,需要各地政府花力氣、下工夫糾正整治,可嘆的是,「全國文明城市」評比居然淪為一場暗訪與暗算的鬧劇。
從上至下 弄虛作假
類似事件在內地層出不窮。國家環保部不時組織暗訪隊到基層調查,往往暗訪隊還沒有出發,受訪地已經做好全部準備,污染企業暫時關停,癌症村居民換成職業演員;而暗訪隊一到當地,迅即被當地官員包圍,送煙送酒送鈔票,無所不用其極,最後暗訪流於形式,甚至反而變成地方政府表功邀寵的機會。
甚至連國家領導人到基層探訪也屢屢被欺騙。當年朱鎔基到安徽檢查國有糧庫的儲存情況,當地政府事先獲悉,連夜組織人手將原本空無一物的糧庫堆滿。結果,朱鎔基視察時看到糧滿倉,非常滿意並口頭褒獎,沒想到自己已然受騙。又如溫家寶到基層視察,雖然隨意停車,但地方政府將沿線百姓都換成演員,當溫家寶仔細聆聽「群眾的心聲」,恐怕沒想到這位老淚縱橫的群眾,其實是一位能說會道的地方官;當溫家寶與「村民」促膝聊家常時,他恐怕也不知道此君是一位職業演員。
政令不出中南海,民意難過長安街。這股不良惡習在官場蔚然成風,主要是由一種從上至下弄虛作假的風氣造成。一些所謂的檢查,表面上是暗訪,實際上早就將相關計劃通知到基層,試問這與明查又有何異?更有甚者,有些檢查本身就是打着暗訪名義進行敲詐勒索。像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衞生城市評比,種類繁多,根本是浪費民脂民膏,沒有多大用處,卻造就機會讓主事者上下其手,大肆貪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