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除夕人踩人慘劇,許多幸福家庭陰陽相隔,令人感慨。更可悲的是當局在善後方面處處政治優先,時時維穩第一,將人性拋諸腦後,導致天怒人怨。
有不少遇難者親屬千里迢迢趕赴上海認屍,但卻被醫院拒之門外。有人被迫在天寒地凍的天氣下在市政府門口下跪四小時,才獲安排進入醫院認屍。天冷心更冷,上海當局如此對待那些遇難者親屬,實際上是對他們的第二次傷害。
與遇難親屬見最後一面,是人之常情,亦是合理要求,但當局卻一反常態強硬拒絕,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更離奇的是,當局不斷屏蔽淡化遇難者的悲情,卻突出領導的關心,整個宣傳報道都是官員在唱主角,畫面上充斥着領導的關心,這種災難報道,猶如官員的政績宣傳。這如何讓慘死的遇難者安息?又怎能撫平受傷者的心靈創傷?尤其是事發地黃浦區的官員,不是為那些死難者悲嘆,而是為自己可能失去漲工資的機會而悲傷,在他們心目中,三十六人的性命似乎遠遠比不上漲工資重要,所謂的以人為本,不過是以錢為本而已。
喪事喜辦 令人驚嘆
在文明社會裏,每逢發生重大意外,官員極端重視,政府不惜代價、不分晝夜的搶救和善後,都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這是為政者的本職工作,亦是對人民的基本義務與承擔,根本沒有甚麼值得特別歌頌。偏偏在中國,官員親臨現場成為新聞,領導批示成為救命良方。
類似事件,在內地屢見不鮮,當年浙江溫州「七二三」動車追尾遇難者的屍骨未寒,受傷者淚珠還掛在臉上,當局已開始歌功頌德,甚麼領導重視,甚麼政府偉大,充滿喜劇色彩的詞彙鋪天蓋地向國民撲來,似乎不宣傳就無以彰顯政府功績。有內地網民作過這樣的統計,事故發生後第二天的《浙江日報》頭版有關此事的報道,記錄事故詳情只用了一百二十一字,介紹領導重視卻用了六百五十二字。一宗讓三十九人隕命的動車追尾悲劇,居然在當局手中妙手回春,成為一齣喜劇,隆重推出給國人。當局這種喪事喜辦的手法,實在令人驚嘆。
政治第一、黨性第一、維穩第一,歷來是當局處理這些悲劇的基調,媒體只能為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痛哭流涕,不許為普通百姓的生離死別潸然落淚;輿論只見高官在慘烈車禍現場腆肚微笑,看不到百姓為飛來橫禍真情流露。
面對無數的人禍悲劇,有官員還恬不知恥,用「多難興邦」來掩蓋政府失職,官員無能,忽悠國人,簡直是對遇難者、受傷者的無情蔑視,是對生還者的無恥欺騙。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中國人付出太多的血淚與痛苦,廟堂之上有誰為他們感到悲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