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伊院50歲繼續迎難而上

【本報訊】今年踏入金禧紀念的伊利沙伯醫院,見證着時代的變遷,唯獨以照顧市民健康為己任的醫護情歷久不衰,與市民同渡多個難關:如九六年旺角嘉利大廈火災、九七年尖沙咀寶勒巷卡拉OK大火、○三年沙士疫潮。伊院「兩代醫生」不約而同說︰「拯救生命是醫護人員天職,繼續迎難而上。」

紅白格仔廣場成歷史

伊院於一九六三年啟用,當年設有一千三百多張病床,連帆布床最多有二千二百張床,堪稱當年亞洲規模最大的醫院。伊院落成時,周邊並無住宅及商廈,成為區內地標。昔日主座大樓對出是廣場,地下鋪有紅白磚,旁邊設直升機坪;一九七六年時,廣場更是護士靜坐抗議同工不同酬的「最佳位置」。五十年轉變甚多,「紅白格仔」廣場及直升機坪已成歷史,取而代之是日間醫療中心、新手術大樓、噴水池及花園。

○五年上任伊院行政總監的熊志添說︰「大半生與衞理道結下不解緣,喺伊院工作咗三十年。」當中夾雜甜酸苦辣,九六年旺角嘉利大廈火災,最令他掏心肺腑︰「麻醉科下晝四點收工,初時聽新聞以為無事,之後愈來愈嚴重,大家自發返醫院幫手,連平日斤斤計較的同事都返嚟做到凌晨。」這件事令他體會團隊精神的重要,也感受到生命無常︰「有消防員重傷入院,最終救唔番,當下無諗咁多,趕住救下個傷者,事後回想覺得好無奈。」

「不同時代各有挑戰」

熊志添說︰「不同時代各有挑戰!」該院近年急症服務量驚人,每日有六百宗急症,當中兩成要入院,加上人口老化:「病房都係七、八十歲老人家,個個有慢性疾病,病床需求比以前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伊院紅白格仔廣場(箭嘴示)已成歷史,取而代之是日間醫療中心等建築物。(黑白圖片)

伊利沙伯醫院以前的手術室設備較大型,佔用空間較多。

七十年代,伊利沙伯醫院接收大量病人,隨處可見帆布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