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白鴿黨自抬身價

  • 白鴿黨新任主席劉慧卿當選之後,擺出鷹派姿態,聲言必要時會發起公民抗命,預示白鴿黨將揚棄理性反對派的政治定位,重返街頭,與激進反對黨派爭一日長短,卿姐更與近幾年不停追擊白鴿黨的社民連劃清界線,直言大家不是同路人。卿姐言論惹火,說不定兩黨日後真要決戰街頭。

    白鴿黨成為社民連的追擊目標,源於兩年前的政改談判,白鴿黨拒絕激進反對派倡議的五區公投行動,與北京達成協議,增加五個超級區議會議席再加五個新增地區直選議席,被社民連指摘出賣民主,種下嫌隙,社民連先後在區議會與立法會選舉追擊白鴿黨候選人,在分薄票源效應之下,導致多隻老鴿嫩鴿失去議席。說起來,當日有份去西環談判的卿姐,今日以四年黨齡無端端做了白鴿黨主席,多少也拜社民連所賜,連番追擊行動令白鴿黨立法會選舉受挫,主席鐵頭仁被迫辭職,卿姐成為最大得益者,她甫上場即表明與社民連勢不兩立,莫非向黨內洗底,撇清這段糾纏不清的利益關係?

    不過,卿姐近期言論最值得斟酌之處,是關上再與北京就二○一六年立法會選舉與二○一七年特首普選政改方案談判的大門,聲稱目前已沒有土壤、條件再談判,但她仍然捍衞白鴿黨當年與北京破冰、去西環談判的做法無錯,錯只在沒有對一些「惡意」攻擊作出反擊。卿姐作為白鴿黨的談判代表之一,當然不會打倒昨日之我,關鍵反而是白鴿黨會否真的可一不可再,從此與北京勢不兩立,一切留給街頭抗爭。

    政圈中人說,白鴿黨有跟北京談判政改的往績,外界展望兩、三年後的下一次政改方案,難免會視白鴿黨的意向為關鍵,問題是白鴿黨的政治版圖已今非昔比,在新一屆立法會內,再不是如該黨議員過去大言不慚的最大反對黨,議席數目已淪為二線政黨,政治能量大不如前,所謂會否再與北京就下一個政改方案談判,已不是白鴿黨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北京如何掂量白鴿黨的政治分量。

    有實力才有談判基礎,白鴿黨政治能量減退,就算與北京談政改方案,白鴿黨在議會發揮不到關鍵作用,談判也是浪費時間。當然,從實用主義出發,政改方案須取得立法會三分二議員多數通過,多得一票得一票,如果白鴿黨願談,北京不會拒絕,但要分清誰是主人誰是客,主動權在哪一方,卿姐自抬身價,不要忘了,她今時今日領導的白鴿黨,已經在政圈邊緣掙扎,要與其他激進反對派競爭生存空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