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將軍澳隱藏骨灰龕用地

現屆政府為落實解決房屋問題的施政主軸,絞盡腦汁覓地,及早增加公私營單位的落成量,扭轉目前樓市供求失衡的結構性問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日前透露,公屋輪候冊的等上樓大軍已超過二十一萬人,以現時每年約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落成量計算,就算加上一年約七千個回收單位,恐怕仍難以達到輪候三年上樓的服務承諾。

其實,香港人生前死後,同樣面對「住」的問題,特區政府的土地荒,何止反映在房屋問題,還有骨灰龕用地,一樣面臨地荒,何止「死無葬身之地」,連擺放骨灰也一穴難求。當然,相比於房屋問題累積的民怨,骨灰龕供應不足的殺傷力有限,問題是現屆政府施政動輒得咎,滾雪球效應會把市民對不同施政議題的不滿聚合,孝子賢孫未能讓先人入土為安,又或是被違反土地用途的私營骨灰龕場誤導,都會入埋特區政府管治失當條數。

事實上,就算特區政府在多個地區規劃骨灰龕用地,也是帳面數字,難以過得了區議會一關,說服居民接受,與其新建骨灰龕場阻力重重,不如向現有龕場打主意,可能來得更實際。目前管理全港主要墓地及骨灰龕場的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其實尚有增加骨灰龕位的龐大潛力,只是特區政府眼大睇過龍,不懂得向華永會打主意。

地區人士透露,華永會在將軍澳墳場的骨灰龕用地達二百畝,按照當年的批地條款,只能提供十萬個骨灰龕位,現時華永會已興建了九萬二千個,限額預計明年用盡,其實距離地盡其用仍很遠,甚至可以增建多一倍龕位,華永會只是受制於批地條款,不能繼續開闢用地建造更多骨灰龕。華永會有地不能用的原因,是區內道路系統難以負荷大量掃墓人流,雖然港鐵將軍澳線調景嶺站靠近墳場,但只有一條車路上山,每逢春秋二祭,警方須封閉行車線,只准人行,但路面依然十分擠擁。

不過,地區人士指出,今年二月華永會斥資三億元,加建了一條由港鐵站直達墳場的行人路,大為紓緩掃墓高峰期的人流,道路系統改善,等於說原來批地條款規定的十萬個骨灰龕位上限,也可以與時並進,增加一定的數目,反正都是墳場用地,再加建幾多龕位,都不會受到地區居民反對,總好過當局現時四出張羅土地,處處碰壁,問題只是如何修改批地條款,作為華永會主席的民政事務局德成局長,應該懂得甚麼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