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辣招遏樓價 租管幾時來?
特區政府出兩辣招阻遏樓價繼續升,近日樓市成交量顯著下降,部分地區樓價應聲下跌,有業主劈價求售,兩招暫時收到冷卻熾熱樓市效果,但最新的賣地結果,兩大發展商分別以高出市場估值上限和預期之內的出價,購入將軍澳和馬鞍山的兩幅限量地,市場推算地價連同建築成本,日後樓盤推出的呎價,將高於同區二手樓價,顯示發展商未受辣招負面影響,出價進取,兩招的威力能夠延續多久,相信很快見真章。
近日幾名涉及房屋政策的官員,在出招之後繼續出口術,聲言未來會視乎樓市情況,在有需要時毫不猶豫出招,究竟是加大兩招的後續威力,還是夜行人吹口哨呢?所謂「興一利,必生一弊」,兩辣招出台後,市場已有人提出延長額外印花稅徵收期至三年,業主只會更為惜售,進一步減少二手樓市的供應量,買家選擇減少,轉向租務市場,在需求大增之下,租金狂升,無樓族的租金支出更加沉重。
其實,租金上升並不始於特區政府加推兩辣招之後,樓價脫韁早已帶動租金猛漲,社會已有要求特區政府重新推出租金管制的聲音,雖然CY梁振英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傻強先後表明,特區政府無意再推租管,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早前落區了解劏房戶苦況,聲言對租金加幅太高的問題不會坐視不理,弦外之音,惹人聯想特區政府整治樓市之餘,莫非連消帶打,開始盤算壓抑租金的問題,發揮大有為政府本色,協助無樓族減輕租金負擔。
租金管制是前朝港英年代的產物,由於私人單位供應不足,業主瘋狂加租,當時的港英政府宣布租金管制,規限指定年期之前落成的樓宇,加租幅度不得多於市值租金的九成,加上保障住客條例,不能隨意加租迫遷,是典型的干預自由市場行為,「租霸」由此而來,租務管制直至上世紀的一九九八年才撤銷。今日再聞租務管制之聲,對不少當年有樓收租的業主而言,真是記憶猶新。
雖然特區政府官員已表明暫不會重新推出租管,但辣招效應之下,倘若後市發展一如市場預期,帶動租金攀升,無樓族的反彈日大,會否加速張炳良所說的政府不會坐視不理,起而採取行動,重推租管措施呢?政圈中人說,特區政府近日施政愈來愈有為,房屋問題可能已被特區政府視為萬怨之源,樓價升,市民買不起樓,產生民怨;租金升,市民租不起樓,又產生民怨,搞掂樓市,就可以化解大部分(或全部?)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