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熱辣:行山Apps四大陷阱

行山遠足走進手機化年代。現時智能手機應用程式(Apps),除可提供指南針、地圖及路線圖外,更內置定位系統(GPS),大有取代傳統地圖及指南針之勢。不過,記者與行山專家於本港多處測試這些行山Apps,發現部分行山徑路段手機GPS與Apps同告失效,無法下載地圖及標出所在位置,甚至路段突然消失,令用家進退兩難。專家警告,將手機當作專業定位引路器材,隨時於深山迷路。

早前英國蘇格蘭地區有兩批共十六名行山客,依靠手機引路,結果同於山中迷路報警。至於香港,行山Apps亦十分普遍,除了手機內置的GPS定位系統外,漁農自然護理署亦推出行山定位程式(Enjoy Hiking),該Apps提供實景圖指示行山人士路線,又可在地圖上標出自己位置。另外亦有手機網絡商今年新設免費服務,輸入郊野公園標柱號碼,發出短訊,讓網絡商記錄所處位置。

Apps看似先進,但未能盡信,本報記者與行山專家鍾建民於本港三條西貢區郊遊路徑,包括西貢北潭涌家樂徑、上窰家樂徑及大灘郊遊徑,測試行山Apps及定位系統性能。結果發現,使用時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

於大灘郊遊徑,其中一段是手機的「三無」地帶,即無網絡訊號,無GPS顯示,無法定位。記者於所在地點停留逾十五分鐘,所持智能手機,不論是iPhone抑或是Android系統,內置GPS均是處於「載入中」狀態,未能標出所在地點。

路段消失打卡失靈

即使可標出位置,地圖亦未必記載道路,於上窰家樂徑與白普理營交匯處,不論是內置地圖或是漁護署Apps地圖,都未有標出前往白普理營的一段路。「如果市民唔係跟住條郊遊徑或家樂徑,既冇路牌又有分叉路,隨時搞到進退兩難。」鍾建民說。

更甚者,使用定位程式耗電量極大,記者只是間歇使用定位功能約四小時,手機電池儲電量由七成急跌至不足一成。一旦發生意外需要求救,手機便無用武之地。

此外,現時有電訊網絡商提供行山「打卡」服務,發出短訊後即可記錄位置,不過服務只限於輸入標距柱號碼,如路段沒有標距柱,又或輸入告示板或指示牌上的坐標,則不會受理。

「手機都只係作輔助性質,唔可以取代傳統嘅地圖同指南針。」鍾建民提醒市民別太依賴手機,出發前需擬訂行程,了解所行路段,轉入小路時,亦要在地圖上先核對清楚,以免迷路。

「GPS位置都係儀器估計出嚟,一般都有十至十五米偏差。雖然唔會喺大帽山,指咗你去太平山咁離譜,但如果啱啱係兩個相差幾米嘅路口,就有機會指錯路。」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電機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星煒指出,GPS會受環境干擾、損壞或耗盡電源等因素影響,「電子儀器都有失靈嘅時候,就算無壞,由開啟GPS一刻開始,手機就會不停計算你所在位置,非常耗電。」

行山求助個案趨增

根據警方數字,去年警方收到行山人士求警協助個案有六百六十一宗,今年首七個月則有三百六十宗。消防處接獲要求特別服務(攀山拯救)召喚個案,由前年一百五十宗,增至去年的一百九十一宗。漁農自然護理署發言人指出,該署設計的「郊野樂行」配備的地圖功能須在線使用,由於郊野公園多在偏遠地區,網絡覆蓋及連接未如理想,故市民不應以此為主要地圖工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專案組

鍾建民測試多個行山地點,發現手機引路裝置未能發揮功效。

消防近年接獲行山人士的求助個案,一直上升。(資料圖片)

陷阱1:無網絡覆蓋
手機有時會陷入「三無」地帶,行山人士惟有靠自己。

陷阱2:消失的路段
手機Apps內的地圖未有清楚詳列所有路線,巿民若按圖示步行,有迷路之虞。

陷阱3:耗電量極大
使用定位程式耗電量極大,要小心電量耗盡。

陷阱4:有限度打卡
「打卡」只限於輸入標距編號,其他告示牌坐標則不在服務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