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重建瑪麗 鬍鬚曾為自己
財爺鬍鬚曾的末代預算案即將發表,心戰室連日四出放風,既管理公眾期望,也藉機測試外界反應,把握最後機會修正預算案的紓困措施內容。在心戰室風繼續吹之下,下周三新財政預算案的內容已略見梗概,雖然本年度政府財政預計錄得近六百億元盈餘,但市民將難以重溫派錢好夢,極其量只獲得上限八千元的退稅。
如果鬍鬚曾這份末代預算案只有小恩小惠,連退稅也設有上限,沒有大手筆的紓困措施出台,坐擁六百億元盈餘,守財奴這頂大帽肯定迎頭扣下。按照鬍鬚曾公帑要用得其所的AO式傳統思維,公帑投放要符合政策目標,近日社會的熱議題,除了雙非孕婦問題掀起的中港矛盾,正是圍繞這個對抗核心的醫療服務質素—港島瑪麗醫院與九龍廣華醫院拖延多年的重建計劃。心戰室放風披露,鬍鬚曾將會在預算案開綠燈,撥款予醫管局落實兩院重建計劃。
瑪麗與廣華兩院重建,其實已講了好幾年,但代表醫管局向政府爭資源的食物及衞生局,始終無法說服揸住政府盤數的資源分配委員會編列預算,重建撥款一直無着落。
政圈中人說,瑪麗與廣華兩院重建的議題,在去年下半年突然開始出現炒作,先是有傳媒間接引述醫管局主席肥胡私下向人抱怨,幾經爭取都無法說服政府撥款,及早展開兩院重建計劃。之後,瑪麗與廣華兩院向傳媒中門大開,展示內部殘破的真面目,瑪麗的名醫更以「第三世界醫院」自嘲,廣華的建築結構則瀕臨危樓級別,迅即形成龐大的民意壓力。這場「有組織、有預謀」的醫管局與政府官僚系統的資源爭奪戰,看來醫管局將大獲全勝。
不過,重建瑪麗醫院真的如此迫切?該院最新的S座大樓,剛於二○○一年落成啟用,站在官僚理財的角度出發,瑪麗還未達到必須重建的撥款優先次序,只是該院既是龍頭醫院,又是港大的教學醫院,嘈起上來,自然特別惹火,搶佔公眾話語權。
政圈中人笑言,鬍鬚曾在離任之前鬆手撥款重建瑪麗醫院,可算「為人為己」,他在兩年多前心臟病發,就是靠瑪麗的名醫妙手回春,近期還有政務司司長林公公、教育局局長孫公等高官,都是接受瑪麗的治療;瑪麗歷來都是高官專用醫院,及早重建,鬍鬚曾和一眾高官退休之後,仍可享有入住新瑪麗的公費醫療,也是造福官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