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區會頭炮爭擴醫津
踏入二○一二年,新一屆區議會正式啟動,在建制派加上委任議員全面主導之下,未來四年,特區政府掌握地區民意,呼應施政,理論上應該有餐「安樂茶飯」,任何新政策出台,只消吹雞,馬上得到十八個區議會表態支持,增添民意認受性。
特區政府要全面建立與十八個區議會的「河蟹」關係,除了建制派聯同委任議員在各個區會議席過半,壓制泛民的少數聲音之外,十八個區會正、副主席是否「友好」,同樣重要。皆因區會主席掌控會議議程,又是地區民意的正式發言人,倘若有區會主席唱反調,難免讓政府尷尬,幸好較早前的選舉結果,新一屆各區區會正、副主席盡落建制派和委任議員手中,政府應可安枕無憂。
事情真的這麼樂觀?所謂「凡事太盡、緣分早盡」。表面上,區會正、副主席滿眼盡是建制派、委任議員,以至看似是獨立身份,實際上是隱性建制派的同路人,當大家都是「同聲同氣」,做起事來難免步伐一致,如果撐政府,當然無問題,一旦掉轉槍頭向政府施壓,將會變成十八個區議會正、副主席聯手出擊,政府無法施展分化手段,失去緩衝。
十八個區會正、副主席今日將會與民政事務局德成局長舉行新一屆區會成立之後的首次例會。本來,政府向本屆區會增撥額外資源,除了提高薪津之外,還有約滿酬金,以及每年二萬六千九百七十元實報實銷的醫療津貼,區會主席更享有每年最高三萬元的酬酢津貼,說得上皆大歡喜,問題卻出在醫療津貼,不少區議員均希望擴大申領範圍。
地區人士透露,醫療津貼當然有比無好,但大吉利是最好毋須申領,倘若只是偶爾發燒感冒等的小病,一年極其量向政府實報實銷一千幾百元,相信無人希望大病至申領全額的公費醫療津貼。政府向全港五百多名區議員提供醫療津貼好像很慷慨,相信每年實際申領的金額只佔承擔開支兩、三成。既然這筆醫療津貼已獲公帑撥備,何不擴大享用範圍,惠及一眾區議員的助理,皆大歡喜。
據說,部分區議員已向區會主席反映擴大醫療津貼範圍至助理的建議,要求趁今日與德成局長舉行例會時提出,如果建議獲十八個區議會正、副主席支持,相信德成局長也難以一口拒絕,起碼也得裝模作樣答允回去研究研究,實行拖字訣。
其實,較早前立法會議員助理已經群起爭取改善薪酬及服務條件,包括享有醫療保障,假如區議員醫療津貼擴大至助理層面,走在立法會議員助理之前,說不定最終可惠及各級議員助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