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司法抗爭拖慢發展?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陳國康

一份環評報告令基建陷入司法風波。以往本港已多次有市民或團體透過司法程序去挑戰政府施政,例如維港填海及領匯上市等,姑勿論誰獲勝訴,都足以影響政府的施政進度。有人批評這能體現香港的司法獨立精神,卻有人指摘這會破壞社會發展及和諧。誰是誰非,如何定奪?

Q:繼領匯上市、維港填海後,再有港珠澳大橋事件,為何近年申請司法覆核的個案大增?

A:當出現成功的司法覆核個案,就會有人倣效,若案件使用的成本低,但取得的社會回響大,甚至可拖延政府工程,事件肯定成為里程碑。而政府受到司法覆核的挑戰後,就必須重新考慮不同持份者意見,更改方案,故不少市民以此為逼令政府進步的方法之一。

Q:透過司法程序去抗爭,是否最好的解決辦法?

A:這只是其中一種方法。由於市民有權運用法治上合法權利,及利用法援提出司法覆核,但這不適用於政治議題,因為法庭只會就法例條文詮釋,較適合用於判斷是否涉及程序出錯。至於市民有其他辦法向政府提出意見,例如機構或相關部門的諮詢,或向當區的議員反映意見,這樣性質較為溫和。

Q:在城市發展上,政府擔當甚麼角色?

A:在城市規劃制度中,政府是決策人,透過城市規劃條例的分區規劃大綱,規劃土地使用。此外,政府也要協調土地發展使用的細節,如透過公眾諮詢,加強公眾人士參與,再修改規劃方案。倘若政府規劃不完善出現很多問題,例如樓宇過密造成屏風效應,或鄉郊土地被改變用途等。

延伸思考

1.港珠澳大橋有何經濟影響?興建港珠澳大橋是否一定犧牲環保?

A:港珠澳大橋經濟效益有兩個說法,一是將珠三角地區的消費或商業活動流入香港,帶動經濟;二是由於交通方便,內地商人或跨國公司人員不需再將香港作為暫居地,令經濟收益流走。此外,這有助就業、物流業的發展。至於發展同環保之間多數有衝突。因為每逢項目規模大,興建期間及完工後都破壞環境,環團只可要求發展部門做到相應的環境要求。

2.如果港珠澳大橋未能建成,對香港有何影響?

A:短期而言,對香港影響未必很大,因為深圳和東莞才是工業投資的集中點,而澳門、珠海及中山對於港人而言,消閒活動多於工業活動,故港珠澳大橋未能興建未必造成邊緣化。但長遠而言,多一條橋可以增強交通網絡,如未能建成,或會破壞香港成為珠江三角的龍頭經濟中心。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