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再造挽地道文化

【本報訊】印尼獨有的「嗎口辰藤蓆」、幾近失傳的藥水金字雕刻,一段段隱藏於油麻地老店的創業故事和獨門技術,隨着經濟發展日漸褪色。為挽救這些地道文化,「文化葫蘆」獲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撥款一百一十六萬元,舉辦為期兩年的「油麻地舊區再造」計劃,透過建立網上資料庫等活動,令市民認識舊區文化。

屹立油麻地上海街逾六十年的馮滿記繡莊婚嫁用品店,主售裙褂及床上用品。任職多年的林伯稱,來自印尼的嗎口辰藤蓆屬該店熱賣產品,「夏天用特別涼爽,以前旺季日賣三十幾張,依家一個月都賣唔到咁多。」

明年辦120場導賞團

同樣位於上海街的鏡明畫框有八十多年歷史,八十七歲東主陳老太稱,以往顧客以水上人為主,形容上海街旺過彌敦道,現時則靠熟客維持生意。其子陳漢興更是藥水金字雕刻法的老師傅,「將金字刻在玻璃內,講究手工同書法,依家好少人用。」他為守住祖業,曾有地產商出價二千萬元買舖亦不為所動。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稱,油麻地就近西九文化區及未來高鐵總站,相信區內地皮愈來愈搶手,擔心老店被淘汰,希望透過公眾教育,令市民更了解舊區。文化葫蘆總幹事霍天雯稱,計劃包括一系列公眾活動,如製作網上油麻地資料庫記錄老店歷史,預計今年六月推出,亦會招募學生及街坊充當文物大使,舉辦免費講座加強推廣,明年更會舉辦約一百二十場公眾導賞團,希望為舊區重現光彩。

第一手消息請瀏覽on.cc 東方互動《即時新聞》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林伯稱,來自印尼的嗎 藤蓆甚受水上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