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小氣候:玩弄數字凸顯理財舊思維

立法會動議辯論要求特區政府在新一份預算案推出對抗通脹的多項紓困措施,財爺鬍鬚曾搶先出招,玩弄財政數字,加強他坐擁龐大盈餘仍然拒絕「派糖」的理據,嚇唬各黨派的叫價。

鬍鬚曾前日在中總論壇列舉了幾組數字:任內政府財政開支增加了八百億元,遠超本地生產總值的名義增長;由一九九八年起的六個財政年度,特區政府動用約二千億元「填氹」,彌補經濟衰退,政府收入大減的龐大赤字;過去十年利得稅收入在三百八十八億元至一千零四十二億元之間,同期賣地收入則由五十四億元至六百二十三億元,顯示政府收入受經濟周期影響而大幅波動。

適時發放連串財政數字,當然是炮製特區政府財政狀況並非表面風光的先入為主印象,營造經濟前景陰霾密布的嚇人景象。但數字就如一把雙刃利劍,鬍鬚曾借數字作不「派糖」的擋箭牌,數字本身卻在說話,暴露了在鬍鬚曾主理之下的特區政府財政管理,三年多來毫無創新,靠食老本,何止是名副其實的「守財奴」,簡直是一名坐食山崩、富不過三代的「二世祖」。

鬍鬚曾舉出政府主要收入的利得稅和賣地收入,均隨經濟周期波動,有關現象並非甚麼百年一遇、前所未見的公共財政新興課題,鬍鬚曾說出了政府收入存在的問題(隱憂?),因應之道在哪裏呢?莫非要倚靠民間智慧,透過民意諮詢找答案?抑或在會見記者、召開預算案座談會時,高聲反問「有甚麼好建議畀我」?或是「多謝你咁大聲」?

九七回歸至今十三年,期間香港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和金融海嘯的經濟榮衰周期,每一次政府財政收入大減,赤字以百億元計,財金官員都聲言改革政府財政結構,廣拓稅源,糾正政府收入僅靠利得稅、薪俸稅、印花稅、賣地收入和外匯基金投資收入等稅基狹窄的結構性問題。鬍鬚曾接任財爺邁向第四個年頭了,解決稅基狹窄的問題,財金官員早已束諸高閣,反正經濟榮景重臨,政府財政倚靠傳統稅收,庫房已告水浸,盈餘遠超估計,誰願意再觸碰稅制改革的吃力不討好議題。

特區政府高官近年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彙是香港經濟轉型,還有一度高唱入雲的六項優勢產業,說得頭頭是道。所謂經濟轉型、所謂六項優勢產業,又對政府的稅收帶來多大貢獻呢?鬍鬚曾來來去去列舉利得稅、賣地等收入波動如何影響政府收入,說穿了,還不是依樣畫葫蘆,走在舊經濟的路上,政府財政創新,算了吧。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風信子